一個讀者讀到一條評論

2017-01-14 11:00:21

讀閱讀讀書的文章有幾年瞭,忘瞭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閱讀讀書的,印象中是獨立博客還比較熱門的時候。不是每篇文章都讀,也不是每天都讀。讀者們也常在文章後評論,評論少,但不吵不罵不刷屏,溫和認真的討論、交流看法,作者、讀者默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文字博客。以前常在電腦端網頁瀏覽,智能手機普及後就常在微信公眾號閱讀瞭,但除瞭“語不驚人死不休”系列(閱讀君在公眾號上簡稱其為“一語驚人”,網頁端和公眾號的評論不是同步的。)閱讀的文章我都不會在碎片時間閱讀,容易被外界打斷思考。

最近太忙,手機往回翻瞭好一會才看到最新一期“語不驚人死不休(193)”。內容選擇方面體現瞭閱讀君的閱讀偏好和部分閱讀源,也展現瞭其良好摘錄水平。瀏覽到最後,正品味其中某個句子時,看到瞭尼小卡的評論:“我討厭這些語錄集式的文檔,缺乏上下文語境的斷章取義,以及缺乏系統性邏輯思維的沉淀,簡直是迎合這個快餐時代最好的產物,但是我就是喜歡讀並且欲罷不能,從上學時看到讀者雜志裡的言論欄目開始就這樣,克服規避這個已經成為我2017年度的最重要目標之一瞭。”本想略過的,看到閱讀君都認真回復瞭,從來潛水的我也想說上幾句。

尼同學先是表達“討厭”情緒並羅列原因,然後又“喜歡且欲罷不能”並決定克服之。是的,矛盾的心情猶如很多人常有的一種狀態:“我明確知道討厭現在不夠好的自己,但還是安於現狀不願意努力變得更優秀。”

“語不驚人死不休”系列都出瞭193期瞭,相信尼同學即使不是從第1期看起,也看過很多期瞭,遇上總結2016定制2017的自省自查關口才發表自己的觀點。想來是情感到瞭臨界點,爆發出來是強烈的,評論稍微顯得有點倉促不嚴謹甚至自相矛盾也就得到瞭解釋。於是“結合上下文語境”取其義,我認為尼同學主要是表達四個意思:和學生時代閱讀的《讀者》雜志中「言論」欄目一樣,博客“閱讀讀書”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系列是語錄的集合;語錄和語錄的集合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像極瞭現在被過度熬煮的“雞湯文化”;這類文章於他本人有類似吸食毒品般欲罷不能又愛又恨的特質;遠離這類文章,克服這類文章帶給他的上癮或上癮後的矛盾是他2017年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語錄】

語錄現常指能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有一定傳播力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語句。由於語錄引人共鳴、發人深省,人們常將其摘抄保存、歸納整理、轉載分享。語錄本身就是詞條語句,精簡而幹練,它從來就不是論文。

語錄集,簡而言之,語錄的集合。

【上下文語境】

語錄是名人之言、網絡熱詞、社會事件關聯等,所以要想知道其原始出處並驗證真偽在互聯網時代是十分容易的,用搜索引擎就可以做到。語錄是有源頭的,不是任何一個人隨便一句話就能成為語錄的,它的原始出處就是語錄的“上下文語境”之一。語錄之所以為語錄,是它可以被引用,在除源頭之外很多地方具有適用性。

一個詞語,有它本身的含義,當這個詞在一個句子、一個語境中時,他的含義比它本身的含義更具體、更細化、更生動。一個或幾個句子,也有它本身的含義,當它與名人、熱點事件等公眾關註度高的人、事一結合,它的含義更具有知名度、可被引用,表達也更有力。這個(組)句子就是語錄。它在被引用時,引用它的文章就是新的“上下文語境”。

指責一個語錄集缺乏上下文語境是自相矛盾的,甚至根本不理解集合的含義。

【斷章取義】

表達是作者的事,理解是讀者的事。這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有失真,失真率因傳遞介質、作者的表達力、讀者的理解力等相關。語錄本身根本無斷章取義這一說法。一個作者引用瞭語錄,但表達的和語錄原意不符的意思,這個作者就是斷章取義;一個讀者在一篇正確表達的文章中錯誤地、孤立地理解瞭引用的語錄,這個讀者就是斷章取義。

顯然,語錄集提供者將多個有共同點的語錄羅列出來,並細心分類貼上標簽,就是告訴讀者:我最近有閱讀,還關註瞭時事熱點。哇,發現好多有意思的觀點表達,我把精辟核心的內容挑出來,把相似同類的語句放一塊,你們可以去品味、去反駁、去引用。

你看,語錄集提供者沒有對語錄進行加工,沒有進行創作,沒有賦予它新的上下文語境。他原封不動的將語錄陳列開來,標準原作者,挑選、分類、整理,供君選用。斷章取義?主語是誰,是語錄原作者,是語錄集提供者,還是對語錄集不滿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