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國鄰居——多沃

2017-01-19 11:00:46

有次我和多沃交流:

“我在超市看到梅蘭妮、小甜甜(她的孫女)和一個又高又壯的男孩子呢。”

“噢,那個男孩子是梅蘭妮的和前夫的兒子,快二十歲瞭。”

“啊!梅蘭妮有那麼大一個兒子瞭?”我自然發出瞭驚訝的“啊”聲——難怪梅蘭妮臉上的皺紋那麼深呢!

“我不管那麼多,我關註的是她是不是把傢裡收拾得整潔和幹凈,是不是會持傢!”多沃聽出我的詫異後補充她的觀點。

“噢!”傳統的門當戶對的觀念在我的腦海中閃現一下後,我用“噢”的一聲回應並且認同多沃的看法。眾多務實的父母不幹涉子女婚煙的德國人中,多沃是其中的一個。

我見過的德國人中,約有85%的人把傢裡收拾得有條有理,溫馨舒適。多沃屬於85%人中的一員。每次洗瞭衣服要熨,各類用途的毛巾定期更換。初到德國前三個月的時間裡,嘟嘟每周和她學德語,我時常幫助她打掃傢裡的衛生作為交換。我需要接觸她以增進我的口語,她是除蘇裡外唯一直接糾正我講德語時錯誤點的德國人。多沃的廚房和洗手間的地板,會定期的用地板液刷洗。德國人不同我們中國人,我們揮舞鍋鏟,廚房裡經常煙霧繚繞如同仙境,德國人一天就一次暖餐,很多時候用烤箱,或者用黃油煎整塊的肉類,廚房基本沒什麼油煙。她先展示水和液的比例、刷洗的掃把帚用那個方向和如怎樣力量。先後順序全部交待清楚,然後在一旁觀看監督。多沃用她56年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她在傢庭清潔整理方面一定是德國標準,專業人士。我必需一切行動聽從她的指揮。比如靠近門邊和桌子腿角邊一定不要有水弄到,以免木質品的東西遇水膨脹變形。我願意謙虛的學習別人擅長的事情,細致到極點的做事也是我的追求,有些馬虎的我需要這樣的培訓,做事多考慮、安排、再行動。多沃小心維護和保養、愛惜傢裡每一個物品,她客廳偌大的紅色地毯已經超過50年看起來有8.5成新,吸塵器是十幾年前超過500馬克購買,現在依然功能齊全,正常運轉。

沒有人無緣無故的出現在你的生命中,嫁給蘇裡並在德國生活,遇到這樣的鄰居。好比懂易經的大師給我卜卦掐算“金木水火土”,算出結論我就缺金,上天派我和一名德國人結婚瞭。德國人強硬貫徹執行一件事一定會到底的精神如“金”。我和嘟嘟每天的日常,蘇裡如年如日如時的提醒我們一些細節。關門要輕、說話聲音要小、傢裡暖氣開瞭,窗戶開瞭5分鐘要及時的關上,暖氣調回相應的溫度。書桌上和茶幾上的不能雜亂。用瞭東西要及時復原等等。做一次整潔容易,做一個星期整潔不難,難的是任何時候有人來訪,傢裡的環境給人的感覺清新、整潔和條理。我和嘟嘟,如同中國來的二塊鑄鐵,他要把我們一點點打造成他們的標準,可想工作量之大和艱巨。多沃也許看我們母女倆是可塑之才,也參與到打造我們母女的行列中來,經常對我們言傳身教。

電話叮嚀叮嚀響起:“yinghong,我需要你的幫助。”(固定坐機互通免費)那聲音和語氣親熱得透出蜜來,並帶著請求和尊重。

“yinghong,這件大衣真漂亮。”我穿過的春夏秋冬的衣服,隻要她看到,她都關註並且不吝贊美。

“嗯,好吃,好吃。”有時候,我做瞭中餐給她端過去也會得到好評。多沃天生深諳處事之道,不吝嗇贊美別人,並且讓人感覺是真誠的。當然中國的某些飲食習慣,她不適應的時候,她也會中肯提出來。比如說豬腳。那天是沙夏的生日,指針已經指向21:00多瞭,幾個她的好朋友吃瞭蛋糕,喝瞭紅酒後一直坐在她的廚房的餐桌旁還未離開,多沃打電話讓我過去坐坐。我過去和她的女朋友們寒暄後不一會兒,我無意說起我做瞭紅燒豬腳。女人們好奇的表態想嘗,她們是餓瞭,又或許對中國食物有某種記憶。我回到傢炒上一盤大白菜加紅椒配點蔥,帶上紅燒豬腳和米飯急匆匆過去。我的三腳貓烹飪功夫,還有德國人固有的飲食習慣,一時誠惶誠恐。德國人過生日一般就是下午咖啡蛋糕,之後各種葡萄酒香檳輪番喝,配一些薯片之類小吃。5個女人風卷殘雲的很快把豬腳和汁、青菜和米飯吃得個精光,直誇真好吃。我看到多沃隻是吃瞭豬腳汁青菜和米飯。她也說好吃,但直言吃不慣豬腳。我得到一個皆大歡喜和圓滿的結局,我們一起度過瞭一個愉快的晚上,要知這些豬腳我在傢中一點也沒有推銷出去啊!蘇裡覺得不可思議,說德國女人有時會發瘋。我要勇於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我們中國的幾千年飲食文化,哪怕我分享千分之一也好,盡管分享後的結果如何,我們無法掌控。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