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8 11:00:22
而更多的人,甚至連一款APP都做不出來,他們有的隻是夢想,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走在路上會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用我做的產品”。但那款牛逼的產品究竟是什麼,大多數創業者都很迷茫。
智慧雲創始人陳雪頻給出瞭一組數據:
中國現有的創業公司大概是2000多萬傢,其中2015年新註冊的公司將近430萬傢,平均每天1.2萬傢公司成立。這些公司一年之後能活下來的大概占70%。
活下來不代表成功,過去中國獲得A輪以後融資的企業不到1000傢。也就是說,能獲得投資的創業公司大概占萬分之五。
獲得瞭投資,就代表創業成功瞭嗎?
2015年的鳳凰財經峰會,住百傢創始人張亨德給出瞭另一組數據:
(創業公司)從A輪到B輪之間有60%多的公司會掛掉,B輪到C輪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掛掉瞭,A輪到C輪其實會死亡88%。
也就是說,獲得投資的那萬分之五裡面,能活到C輪的隻有12%。
按這個比例計算,創業公司從成立到獲得C輪融資,成功率大概為一萬分之0.6,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口,成千上萬隻創業的小船從岸邊出發,乘風破浪逆流而上,讓岸邊圍觀者心生羨慕。不多久,凜冬已至,千千萬萬的船翻瞭,創業變成瞭一場海難。偶有幸運兒歷經艱辛,撐船到達瞭彼岸。聚光燈對準瞭他,話筒遞到瞭他面前,媒體人搶著向他提問:“請問你是如何成功的?”
這就是成功學故事的由來,而那些失敗者的案例,早已淹沒在成功者的光環之下,無人關心,無從表達,這就是“幸存者偏差”。
我們看到的信息是被篩選過的,現實世界遠比想象的殘酷。
4. 贏者通吃
羅輯思維的羅胖曾把現代社會比喻成一個仙人球,仙人球上到處是刺。每個人隻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拼瞭命的紮出一個尖來,這個社會就認可你。
從這一點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無論你是誰,隻要你在某個領域做到數一數二,社會就會認可你,各種各樣的社會資源會主動找到你。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任何一個開放的領域,競爭都極其殘酷,最終能夠登頂的,隻是極少數,而這極少數人拿走的卻是幾乎全部的蛋糕。
以直播行業為例,電競主播年薪上千萬早已不再是新聞,可9月發佈的《中國網絡主播生態調查報告》顯示,主播也是“贏者通吃”的生態。排名前5%的主播收入,占到瞭全平臺收入的92.8%,近半主播月薪不足5000。
越是開放的領域,競爭越激烈,馬太效應也越明顯,成功隻是少數人的幸運。
再比如自媒體行業,現在的競爭已經到瞭喪心病狂的地步。
今年春節前,自媒體人推送原創文章的頻率,還僅僅是三天一更新,過完年一個個都變成瞭日更,這也成就瞭幾個新晉的自媒體大號。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自媒體人感慨,想和老媽去西藏玩,一打聽,聽說網絡不好,立馬取消瞭計劃。自媒體人可以在車上寫作,但絕對不能沒有網絡。
王寶強離婚事件一出,有自媒體人連夜趕文章,第二天一早已是10萬+ ,這給瞭自媒體人一個啟示,你必須要快,再快!
到瞭喬任梁去世,一些大號、小號的推送時間變成瞭半夜2點多、3點多……
每一次標志性事件,都把競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你的同行都開始加速往前沖,你若是不跑,靠什麼立足?
咪蒙自爆長期睡眠不足,導致頭痛,全身痛,全靠意志和止痛藥在死撐。周沖自稱整天戴牽引器工作,兼之飲食無規律,腸胃也開始要命瞭,好幾次肚子痛到眼淚直流。
這還是自媒體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努力至少換來瞭大把的收益,而更多的人,努力奔跑,卻默默無聞。
對於文章開頭的那個想逃出體制學本事的姑娘,我後來給她的回答是:
“很多時候大傢把因果關系搞反瞭,那些離開體制後混得好的人,不是因為有人帶他學本事讓他混得好,而是因為他在某個領域有本事有資源有平臺,所以他才有底氣去辭職。”
競爭如此激烈,大傢都太累,太忙,除非你能創造足夠的價值,否則別人為什麼要帶著你學本事?
插句題外話:對於大多數人,想要學本事,機會隻在應屆畢業那一次。因為應屆生招聘,別人會看你的潛力,而到瞭社會招聘,別人需要你立刻創造價值。
5. 年輕人該不該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