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進體制?

2017-02-18 11:00:22

有人說,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

體制內代表穩定,代表旱澇保收,但也限定瞭你的人生舞臺,於是很多人在坐井觀天中慢慢老去。

體制外是江湖,你可以盡情行俠仗義、快意恩仇,但若是自身實力不濟,隨時會倒於腥風血雨。

這句話大抵是對的,但不絕對。

海關小哥“當年明月”,在天涯連載《明朝那些事兒》,成就瞭一部皇皇巨著。

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做公務員時,提出瞭《狹義相對論》,顛覆瞭牛頓的經典物理。

那些體制外的大型企業,當自身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會變得越來越像體制。

還有極個別的人,他們在井底韜光養晦,直至手握大權,再去改變整個體制。

那麼,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進體制?

所謂的“有想法”,既可以是想要飛黃騰達的欲望,也可以是探尋真相的執著,更可以是兼濟天下的理想。

無論是哪一種,有想法的人都是一個自我意志極強的人,而一個自我意志極強的人,如果身處的境遇和自我意志不匹配,一定會焦慮,焦慮會推動著你去探索,去改變,直到安定下來。

所以,一個有想法又有實力的人,最終會超越環境,這就是為什麼,是金子總會發光。

相比於有能力離開體制的人而言,那些後來被體制同化的人,隻能說明他們的骨子裡就是認同體制的。

深井與江湖,其實都一樣。

當欲望超出能力,帶來的就是痛苦。當我們不再追求欲望,而追求成長的時候,生活便豁然開朗。


P.s

有時候,跳槽和分手是一樣,未必是當下的不夠好,而是你高看瞭自己。


再P.s

最後依然是安利我的新書《我就喜歡這樣的你》,我把溫暖搞笑的段子和殘酷無比的現實寫進瞭書裡,從而得出瞭一些關於愛情的啟示……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簽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新書《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已上架。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