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97)沒人能穿透時光鐵幕,看到明天尚未發生的事兒

2017-02-27 11:00:19

智慧:

    倘能常常不想起世間一切的關系而在這世界裡做人,其人生一定更多歡慰。對於世間的麥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對於盤中的橘子,不要想起是解渴的水果;對於路上的乞丐,不要想起是討錢的窮人;對於目前的風景,不要想起是某村某鎮的郊野。糊塗哲學,不僅盛行於殘酷的中國社會,是生存之道;也盛行於一樣殘酷的中國傢庭,所以中國傢庭,很容易像一鍋粥一樣攪不清。《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西方人追求的活法:向死而生。我們總認為,大腦是人體最聰明的器官,然而你想想,這個判斷是大腦做出的。我有一個咒語,簡直可以說是這個紛亂世界裡一股清澈的小溪,林間一縷清新的山風,可以幫你撥雲霧而見青天,洞見事物的本質,破盡一切虛妄。它隻有簡簡單單三個字:“誰掏錢”。提醒我們自己:這個世界的基礎是利益的流轉和利益的分配。在一開始我們就談利益,反而使得道德擁有存在的空間。不然聽信道德那一套的好人活得束手束腳,沒有享受過多少權益,卻因此背上瞭無盡的義務;而聽信利益那一套的人,可以口頭上用道德拉別人進套,自己卻在利益上占盡好處。——和菜頭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在這個前提下,還願意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人,這就是純粹的善行。相反的,每個人都為瞭道德而奮鬥,那麼,就沒有人會真的為瞭他人的付出而心懷感激,於是善就完全失去瞭生存的土壤。而且,一個一開始就言利的世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變得簡單許多。言利才會有規則存在的可能,而“大德不逾矩,小德出入可也”,道德是彈性的,會浪費許多時間。永遠別說惡話,因為有些惡果你真的承擔不起。不要欺負任何人,這已經不僅僅是最基本的道德準則,也是讓你保命的規則。站在你對面,不是比你強大就是比你弱小,兩者你都惹不起。比你強大的,還擊太容易。比你弱小的,逼急瞭分分鐘都有和你同歸於盡的勇氣,反正他們也沒有什麼害怕失去的。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並不知道他比你強大還是弱小。——老霧人性的規則,隻有一個:於彌天的夜幕中行走,找到最優秀的自己。交往的本質,是靈魂與靈魂的相互碰撞。因此,在沒有親自接觸過一個人之前,千萬別以為你瞭解他。人海茫茫,要找到一個相知相愛的人很難,而有很多困難,都在於你不能超越他人的成見,親自去感受、擁抱另一個靈魂。枷鎖,永遠來自於外界,他人的目光,世俗的期待,道德的束縛。而鑰匙,隻來自於一個地方,你作為一個自由靈魂的內心深處。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把鑰匙,雖然很小,但足夠解開你一生遇見的,所有枷鎖。

觀點:

    中國的文化非常復雜,一兩句話很難說清,但我還是想試著總結出中國文化中的幾個要點:梟雄文化,不妥協的文化,推卸文化。——馬未都極端的技術男對生活有一種天真的看法,認為存在以下不言自明的真理:我隻要專心搞好技術就可以瞭,其它的東西自然都會有的。他們會認為技術可以包打天下,認為技術世界可以避開復雜的人際關系;認為技術至上,其他職業技能都無法和技術相提並論;認為一切問題都可以用技術手段解決,用極為狹隘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樣的技術男需要打破心中的壁壘,完成心理的拯救,如《終究面試》裡的那個技術BOSS。用發不發朋友圈來診斷他靠不靠譜就好比一個神棍單憑你的星座就論斷你此生的婚姻幸不幸福一樣荒謬,跟謀財害命一樣殘忍。回憶不需要通過朋友圈公諸於世來彰顯它的矜貴和雋永,其實是更喜歡在細水流長的日常裡獨個咀嚼每件自帶兩人屬性的小事,心底的那一抹溫柔,隻對心心念念的人特赦,而那喧鬧的朋友圈,就用沉默表達。這世上,永遠都有更好更貴的東西,可那未必是我們能力所能達得到的,如果不能,看過即擁有是種很好的生活態度,如果非要挖空心思地去弄到,最後隻會應驗八個字: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關於評價,我的心法是——.與己無關的,不評價。相信自己佩服的人。但是不相信輿論。猛獸和蚊蟲,是不能在一起取平均數的。不管信瞭誰,後果都自己承擔。——羅胖從1984年開始,李奇曼就準確預測瞭每一次美國大選的結果,包括讓所有美國主流媒體都翻船的本次大選。當時他預測特朗普贏,並介紹瞭自己的模型:不去關註具體的候選人情況和民調,而是隻看13個條件。據美國《時代》雜志2月21日報道,李奇曼最近預測說,特朗普將會以被彈劾的方式下臺。他正在撰寫一本新書《彈劾案》(The Case for Impeachment)來闡述他的觀點。現在的社會博弈,已到瞭蠻不講理的地步。羊毛出在豬身上,而死的卻是狗。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凜冬將至。你曾堅信的一切,都不再靠譜瞭。有一類企業傢是話癆,有表演欲,他們一刻沒得到關註,就不爽,馬雲就是代表。他們的壞處是經常說越界的糊塗話,好處是不停折騰,總想搞新產品新服務。馬雲有的是錢,折騰不好,成本他自己付,比如支付寶硬學微信社交功能,花自己錢還被罵腦子進屎(也確實如此)。而折騰好瞭,卻能撓到大多數人的癢,消費者得好處。——連嶽一個成年男子,之所以智力不夠用,那是因為他的心裡,充滿瞭莫名的恐懼。你不指點還好,越指點,他越是驚恐,你不但得不到感謝,反而引來瞭惡言相向。Tesla 和 SpaceX 創始人 Elon Musk 稱,人類隻有轉變成電子人才能生存下去,否則將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他認為未來生物智能和數字智能將會緊密結合起來。Musk 認為,數字計算機每秒能吸收、傳輸和處理數以 GB 的數據,而單個人類的處理能力和帶寬都非常有限,輸入/輸出率頂多每秒數比特。所以,為瞭避免被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我們需要變成機器。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