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6:40
在一切價值判斷之中,最壞的一種是:想得太多、太深奧、超過瞭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種罪惡。我們在體驗思想的快樂時,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總有人覺得自己受瞭傷害。誠然,這種快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的,但我們不該對此負責任。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取消這種快樂,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計算在內——這世界上有人喜歡豐富,有人喜歡單純;我未見過喜歡豐富的人妒恨、傷害喜歡單純的人,我見到的情形總是相反。假如我對科學和藝術稍有所知的話,它們是源於思想樂趣的浩浩江河,雖然惠及一切人,但這江河絕不是如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為他們而流,正如以思想為樂趣的人不是為他們而生一樣。
對於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人當然有不思索、把自己變得愚笨的自由;對於這一點,我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問題在於思索和把自己變聰明的自由到底該不該有。喜歡前一種自由的人認為,過於復雜的思想會使人頭腦昏亂,這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裡一位質樸的農民請到城市的化工廠裡,他也會因復雜的管道感到頭暈,然而這不能成為取消化學工業的理由。所以,質樸的人們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瞭的事情看做是與己無關的事,那就好瞭。
假如現在我周圍的世界又充滿瞭“文革”時的軍代表和道德教師,隻能使我驚,不能使我懼。因為我已經活到瞭四十二歲。我在大學裡遇到瞭把知識當做幸福來傳播的數學教師,他使學習數學變成瞭一種樂趣。我遇到瞭啟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讀到瞭我想看的書——這個書單很是龐雜,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直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地下小說。這最後一批書實在是很不堪的,但我總算是把不堪的東西也看到瞭。當然,我最感謝的是那些寫瞭好書的人,比方說,蕭伯納、馬克·吐溫、卡爾維諾、杜拉斯等等,但對那些寫瞭壞書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寫瞭幾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與大陸讀者見面,但總算獲得瞭一點創作的快樂。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親幸福,比那些將在思想真空裡煎熬一世的年輕人幸福。作為一個有過幸福和痛苦兩種經歷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而且這種空間比給我的大得多。而這些呼籲當然是對那些立志要當軍代表和道德教師的人而發的。
附:重識王小波——姐姐王小芹憶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