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0:19
但是我們得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個體意識,什麼叫群體意識?個體意識是這樣一個概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每個獨立的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社會就是由這樣一些有著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個人組成的,個人是社會的最小單位,一個不可再分割的單位。由於每個人都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所以每個人的行為都由自己來決定和選擇,並由自己負責。比方說,剛才的芙蓉雞片,自己選擇自己吃,即使剛才的榨菜肉絲湯是在誤導下做的選擇,但他還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每個人都有獨立人格,獨立人格是不可侵犯的,因此,西方人不讓菜,每個人吃自己的菜,這與我們中國人的觀念是相反的。在中國,主人會把菜先夾給最尊貴的客人,但在西方人看來,這簡直是強暴,憑什麼規定我要吃這個東西,而我們把這認為是善意,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客人。會發生文化的沖突,產生文化的誤會。
而在中國,個人做的事情都是為瞭群體,是要向群體負責的。所以,在我國,請客吃飯時,會不會點菜就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辦公室主任這樣的角色,一定要掌握這門藝術,要保證所點出來的菜皆大歡喜,還要品種齊全,五顏六色,豐富多彩,同時,不能超過規定的預算,這是不容易的,所以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很多細節看出這兩種文化的差異。比如說,美國人寫信時,一定是先寫名字,傢庭地址,再是城市、省份、國傢、越是群體的,越放在後面;而中國人是倒過來的,越是群體的,越放在前面。凡此種種,都說明我們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是個體意識。這是我們得出的又一個結論。
三、中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如何形成
(一)西方人處理人際關系的手段
同時,再引出瞭一個問題。這兩種文化的思想內核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問題就要說得比較長遠一點瞭。今天我們所講的西方文化的源頭是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化產生於公元前 10世紀,有一支北方來的阿卡亞人來到瞭希臘半島,阿卡亞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雅利安人是來自北方的人種,其特點是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黃頭發、藍眼睛,是標準的白種人。不知何故,雅利安人從北方南下,一支來到印度,一支來到希臘。阿卡亞人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來到希臘後,發現這裡既不適合畜牧業的發展,也不適合農業的發展,因為這裡的土壤十分貧瘠,但倒可以種橄欖樹,橄欖可以榨油。於是,他們就在這裡發展手工業,生產橄欖油和盛放橄欖油的陶罐。另外,他們還發現一個問題,希臘半島海岸線曲折而漫長,當順風順水的時候,隻需一天就可以到達彼岸,因此,也適合發展航海業。手工業加航海業的結果就是工商業,於是希臘人就把自己變成瞭工商業的民族,工商業民族的特點就是產權必須明晰,產權必須明晰要明確到個人,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用來交換,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些個人都必須流動,因為商品和貨幣要流通,商業的從業人員就要流動,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希臘民族發生瞭一個重大的變化,即炸毀瞭氏族血緣關系,使之變成瞭一群獨立的、分散的、相互之間沒有依附關系的個人。
好瞭,馬上問題又出來瞭,我們知道,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但人是一種雙重的存在物,他既 作為個人而存在,又作為社會的存在物而存在。一方面,每個人都是單個的,獨立的,另一方面,我們這些獨立的人隻有組成社會才能生存。每個人都有獨立意志,都自行其事,但是如果我們一人一個想法,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必須有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有件東西來維系我們之間的關系。由於希臘民族是一個工商業民族,他們首先想到的手段是契約,商業社會的經濟關系是靠契約來維系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同。商業社會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信守合同,而且在合同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西方人於是就想到用合同關系來處理彼此之間的人際關系。
事實上,西方人的人際關系就是契約關系。比方說婚姻關系,結婚在西方人看來就是簽約,他們的婚禮有一個牧師來主持,牧師會問雙方是否相愛,是否願意和對方長相廝守,當雙方都給予肯定的回答後,牧師要求雙方相互交換戒指,然後雙方可以接吻瞭。這個過程是什麼意思呢?回答問題其實代表瞭本合同表示當事人真實願望,因為我們知道,合同必須體現當事人的真實願望。至於真實願望的內容,法律是不管的,比如西方人可以在遺囑中表示把他的全部財產留給他的狗。戴上戒指表示在合同文本上簽字,接吻表示交換合同文本。所以,西方人的婚禮完全是一個簽約儀式,由於雙方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契約關系,因此他們有一個節日叫“結婚紀念日”,每到這天,夫妻倆總要慶祝一下,這是什麼意思呢?重申合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