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7:12
文/人人6分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打小就是。我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獨自逛個街我都要以為周圍人都在看我,羞得我直不起腰來。我媽和我的數學老師說:我的孩子讀書是會讀書,就是人老實。他們在一旁用本地話聊天說我壞話,我愣愣地埋下頭。他們說的話被我的一個同學聽到,他於是拿到學校裡學著我媽的口吻譏笑我:我的兒子啊,讀書是會讀書就是人老實。內向,人老實,像一塊結不瞭疤的傷口,時不時讓我隱痛。
我的內向大概是我讀幼兒班從鄉下轉到鎮上開始。剛來到鎮上,班裡一個同學都不認識,著實是個鄉巴老。每次下課的時候是我最難捱的時候,男孩們都跑到操場上亂滾去瞭,而我卻手足無措地和同桌的女生搭話。上課的時候,我從不舉手發言,盡管那些問題傻得要死,所以盡管我成績很好,每年的三好學生卻總沒有我的份,評選出好學生的那段日子,我夜裡時常夢到老師留瞭個更大更好的獎要最後發給我,可是夢一次都沒成真。每每寒暑假,拿到老師的評語,我幾乎不用看就知道必定是以此句開頭:你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孩子們相互搶看評語時,我要把它抓得緊緊的,內向實在是個丟人的字眼。
小學的時候,放學回傢是要根據離傢的遠近劃分隊伍,排隊回去,有段時間是我想起來就坐立不安的。排在我後面的是幾個年級稍大的男生,他們經常會撿起石頭放到我的書包上。大多時候我都知道他們何時放上去,然後相互炫耀,但我不敢說,不敢轉過頭去罵他們,他們便越發放肆,逼得我常常側過身子,又或是時不時的轉頭去看。有一次回到傢,我姐看到我書包上的石頭問是怎麼回事,我支支唔唔,慌張地掩飾,心裡難過得想流淚。學校有時候因為大打掃或其它而不用排隊回傢時我高興得就要跳起來。還有一次,忘瞭是什麼原因,老師要換個領隊的小隊長,班上一個頑皮的同學高呼著:老師老師,你看,就選他啦(指我),他那麼會讀書。那女老師瞥一眼我,搖搖頭:他不行,他管不瞭。
關於內向的例子多得數不過來,一次選班長,我的同桌是個孩子王,他拉幫結派,鼓動瞭班上多數人選我當班長。然後票選出來是我,老師沉默片刻,為難的說:還是g(一個女生)作班長吧。初中我第一次當升旗手,因為緊張,當音樂放完,我的旗才升到一半,臺下一片嘩然。初中的一次文藝演出,我站在臺上,面對臺下千萬雙的眼睛,忘詞,然後和搭檔說:你說錯瞭,不是這句吧。然後在噓聲中離場。
上學時候不順意,平時的生活也是坎坷。直到初三,約摸十六七歲,我都十分害怕過年。因為過完初一就要走親串戶,我實在記不清各種親戚,無法把哪張臉哪個稱謂對上號。遇上哪個親戚,爸媽就熱情洋溢地聊上,然後總要推推我:叫叔叔啊,叫姐姐啊,然後我就面如死灰。印象深刻的大舅母,她每回見到我就要張開雙臂,老鷹撲食樣,一把把我摟進懷裡,我總是怯生生地不知要如何回應她的熱情如火。有一次,傢裡讓我和姐姐坐車去一個親戚傢喝酒,我們一下車,就決計不去瞭,跑到一公園去打發時間,害得傢人以為我們被拐失蹤瞭,又氣又急質問我們原因,我們囁嚅著說不餓,不想吃飯,其實是實在不好意思去人多的地方。
我從小就一直為自己的內向感到羞恥,因為它,我失去多少小紅花和掌聲,換來多少恐懼與淚水。那時我趴在被窩想:為什麼自己是個內向的人?我多想又蹦又跳,肆意快樂,我總在想,下輩子我一定要做一個外向的人。我覺得外向是一件勇敢的事。
現代社會似乎很難容的下內向的人,這不是原始社會,不是光靠磨石削箭會打獵就能交配生存。你要是一個人吃飯都覺臉紅,豈不餓死?你要是見到女生就憋的岔不過氣來,那還怎麼結婚生小孩?你要是開瞭會議做瞭演講都嚇得發抖,你還指望誰給你加薪升職養傢糊口?專傢學者說性格無分好壞,內向的有內向的好處,他們擅於傾聽,安靜專註……可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似乎那些眉飛色舞滿嘴跑火車的外向人才更受歡迎些,畢竟誰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挖掘瞭解一個人,你不說,誰知道呢。內向的人多是有負能量的,外向的人有時候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吞吞吐吐,神色慌張地欲言又止,他其實是在揣測你的心意,想著這句話該不該說,該怎麼說,說後對方的反應會是怎樣,該怎麼繼續……把話藏在心裡,咽在嘴裡,釀成一肚子的苦水,內向的人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