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典型

2016-08-13 17:16:15

文/吳念真

我定義的知識分子,是在一群人裡面你的知識比大傢多一點點,可是你會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獻給大傢,那才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很少,現在知識都是賺錢 的。你看現在書店裡的書,都是要在三十歲之前賺到一億,你的知識比別人多就會比他更發達。或是孩子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沒有說孩子,你要在起跑線上讓人 傢一點點,或者你要把知識跟人傢分享。

我們村莊裡有一個人,他到底念多少書我們都不知道,可是他很多東西很清楚。那個人常常知道礦工的各種事務,坐在礦坑邊看書,他看的書是《文藝春秋》,日文的,代表他有奇怪的知識我們不知道。

他會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雜志上看到盤尼西林,就會跟人傢講這個消炎很好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傷口爛瞭,晚上哇哇哭。他就去買瞭盤尼西林,跟大傢說要交錢,又說這個不能直接用,要試驗。

大傢就圍著看他怎樣實驗,用針頭加一點水,然後註射,看皮膚有沒有腫脹。他最先打針的是他兒子,他兒子很疼,就大哭。大傢都說會死,他說書上說不會死。那天晚上他兒子沒事瞭,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褲子脫下來打針。類似這種新知識,他會跟大傢分享。

他會幫全村寫信,經常很多女人都在村口拿著信紙等她。大傢都對他很恭敬。他幫人傢寫信,很好地坐下來,很註意形象,毛巾雪白的,頭發亮亮的,拿出一支很舊的派克筆,然後問人傢要寫什麼。

你知道村裡的媽媽說話很粗魯的,就說你跟我那個在臺北的死小孩講,他自己在臺北逍遙沒關系,全傢都快餓死瞭。他弟弟妹妹學校要註冊瞭,如果錢再不寄回來,全傢上吊,我真的死給他看。

他就開始寫,寫完後還會念給人傢聽,說你看我這樣寫對不對。他會寫——比如說——念真吾兒,最近傢中有一點困難,如果有一點餘錢就寄回來,弟妹也要 念書要註冊。都是父母無能才造成今天這樣的。然後祝平安,身體要保重。然後問媽媽,這樣寫對不對。媽媽說,對。他通常扮演這種角色。

有一天,他把我們小孩全部叫過來說,讓我們寫信。他認識每一個小孩,會說你寫信給嘉義的伯父,請他中秋節來。你寫信給宜蘭的姑姑。叫每個小孩寫,比考試還厲害。交給他也不知道幹嘛。

過瞭幾天,他看到我,就說過來。我就過去。他說,有一天我會老,會死掉,就沒有人幫鄰居寫信瞭,我給你們考試,發現你最會寫,你要接替伯伯幫大傢寫信。然後掏出一樣東西,用報紙包的好好的。

我打開看,是《尺牘》,古代的應用文,第一封是寫給祖父,都是文言文,都要背,“祖父大人尊前”、“敬稟者”什麼的。問候語不用懂,但是要寫。我小學三年級,真的看不懂,可是村子裡的人知道我被他訓練寫信,看到我就說,你出師瞭沒。其實才一兩個禮拜而已。

小孩子很好勝。有一天一個伯母說你不是在學嗎?我現在要你寫你會寫嗎?我說會啊。她就讓我幫她寫信到宜蘭,要幾個老太婆用的發網。我也不知道寫得對不對,反正最後真的寄來瞭。她就到處去宣傳,說我出師瞭。

從此我就過著一種比其他小朋友更被尊敬一點點的生活。有很多人找我寫信,有人跟伯伯說,你的徒弟現在可以寫信瞭寫得很好。他就說,這樣啊,他很認 真,我就可以輕松一點瞭。有一天我寫完,他說給我看看,看完後大笑,因為我尺牘根本背不完,所以不管寫給誰都是“某某大人尊前”,“敬稟者某某”。寫給兒 子也是“吾兒大人尊前”。

有一天發生瞭一件大事,影響瞭我一輩子。

我們那邊是礦區,很多人的女兒十五六歲就去工廠做工;要掙更多的錢養弟弟妹妹,就會去妓女鋪或者茶室。我姑媽的女兒2010年才去世,她就是很辛苦的一生。我媽很喜歡她。

有一次她帶瞭個男人回來說要結婚,姑媽就勸她,希望你再忍耐幾年,讓弟弟妹妹都念完書,你再結婚好不好。她說好,就哭著去繼續工作。兩三年以後,她又帶瞭一個男人回來。

這次我有參與,因為那個男的是外省人,講國語,我們那邊都講臺語。因為是比較私密的事情,我要翻譯。他是一個公傢單位的秘書,他來跟姑媽講,請求把女兒嫁給他。他陪長官去應酬的時候,認識瞭我姑媽的女兒。認為她很單純,想跟她結婚。

那天村裡的男人們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們在廚房忙。姑媽跟女兒說,那個人很好,但是媽媽也求你,弟弟還小,再等兩年。後來那男人就走瞭。過瞭五六 天,他寄來一封信,我還記得是公傢的黃色信封,毛筆字非常漂亮。打開後是很長的國畫宣紙,行書。我真的看不懂,前面講被我們招待得很好,很感謝。好死不死 我看到後面幾個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