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讀書二、三事

2016-08-13 17:18:21

第三類多是些自省類書籍。做上標簽,平時沒事翻翻,自我反省下,看看老毛病有沒改好的跡象。還有部分是材料類書籍,時而總是要查一查。

第四類書便需要反復閱讀。如果問幾遍能讀透?答案是永遠都讀不透。以為已經讀懂瞭,等待幾年後再去閱讀卻又有新的體悟,就像小叮當的魔法口袋,每次伸進去都會有新的東西,不變的是每次都是一種驚喜。

讀書有兩重境界,一是由薄到厚,再是由厚到薄。年少無知時以為自己讀書萬卷能知天下事,逐漸年長後才驚覺自己無知幼稚甚為可笑。朋友偶爾笑鬧說,大學時候看你還挺機靈一丫頭,怎麼這些年讀書讀的都快成木頭瞭?能不成木頭嗎?總是以為讀完一本便能解決一個問題,結果發現問題沒解決,反而引發更多問題,盤根錯節,愈發糊塗。以前以為自己無所不知,現在驚覺自己是真的啥都不知。套句人生山水論①,以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現在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三、選書

信息發達的今天,選書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各大書籍在線銷售網站都會有各種銷售排行榜。豆瓣等一些網站上也會有推薦書籍。一些名人微博,諸如蔡康永、陳文茜,每到年底也會開出一個書單推薦給讀者。許多出版社和出版社主編們在微博上也會定期推薦新書。

當然如果考慮到這些前輩們有些是因為人情交情有些因為商業利益而不可信,或者是品位有所不同的話,那就自己選書好瞭。

作為龜毛顏黨一枚,選書標準極為簡單。喜歡的作者的書首選,比如周國平;喜歡的出版社的書首選,比如三聯中華書局。這樣龜毛當然會造成遺珠之憾。於是接下來的標準便是,書封面好看的首選,比如《西窗隨筆》;書名起的能引起興趣的首選,比如《小妾史》。林林總總下來,總會淘出些冷門卻極為有趣的書,當然也會淘出些內裡撓心外在撓墻的書來。

有時自以為是先入為主歸類為無聊的書,待他人推薦之後閑來翻閱卻驚喜連連,慨嘆險些失之交臂,幸甚幸甚。於是乎選書變成瞭一種冒險投資,反倒成瞭另一種書趣。

①人生山水論——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非山,見水非水;見山復山,見水復水;見山自山,見水自水。乃人生四重境界矣。

後記:

昨晚睡前手機刷閱讀,看到兩篇講讀書的文,便心血來潮碼瞭這些字。有關讀書的話題很多,不是兩三話題可以概括。所寫這三個話題一些是與朋友討論心得總結,另一是自己偶爾發呆放空所想。僅為一傢之言,也有些膚淺,不過還是想寫下來,不知道自己幾年後再回頭看,想法會不會有所增進改變。

有人說,讀書無用。讀瞭200多本書,總是看不到效果?其實讀瞭書,書便印在瞭人生裡。我總是相信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霹靂裡有段口白,雖與讀書無關,我卻很喜歡。無衣師尹出場念詩號:“著書三年倦寫字,而今翻書不識志。若知著書毀前程,無若漁樵未識時。”素還真接道:“三年砍柴識山性,三年罟網諳水深。前程在心自卷舒,識志何須書中清。”

原文地址:http://yiyaaaaaa.blog.163.com/blog/static/2139671532013128947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