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答案並非實現夢想

2016-08-13 17:19:48

文/常思危

不得不承認,我對商業管理類書籍的期望相當的高,甚至到瞭“挑”的程度。我認為自己無法從傳奇人物看似瑣碎絮叨的自傳中揣摩成功的真正邏輯,也無法從管理學傢令人昏昏欲睡的大塊的著作中歸納管理的經典理論,我追求的是,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快速獲提高有助於管理的理論知識。所以傑克·韋爾奇的《贏的答案》一書,很快就在浩瀚如海中的管理書籍中,進入我的視線。

在拜讀之前,我也仔細揣磨過《贏的答案》的前作《贏》,當時從目前公司的部分運作、考核,找到瞭《贏》這本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縮影,也許限於理論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始終無法理解到《贏》的精髓,隻能用略懂皮毛來說明我的理解水平。

《贏的答案》出版的原因印證瞭和我當時等同的想法:“我原以為《贏》收錄瞭一切應該收錄的內容,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感受到管理的博大精深之餘,充斥瞭更多的疑問,而《贏的答案》提及的問題,讓我感受到,這正是我要找的答案。

《贏的答案》仍然延續瞭《贏》輕松明快的敘述和謙遜平和的語氣;隻是《贏的答案》將你的企業如何贏的疑問和分析更直截瞭當地展現瞭出來。仔細拜讀後,感覺到傑克·韋爾奇更像一個分享心得、人生經驗的魅力老先生,而不是管理著一個價值4000億元通用企業的糟老頭子。即使時過境遷,這本在2007年出版的書,在現在的2012年,一點也不過時,長達203頁,對於我這樣一個欠缺耐性的人而言,竟然一點也不冗長乏味。
與《贏》一樣,《贏的答案》同樣包含幾個關鍵的內容,這裡我摘出部分與大傢共享:

一、關於全球競爭

傑克·韋爾奇描述所認識的積極進取的新世界:西方企業在面對中國、印度新興的國傢崛起遲疑彷徨,他們如何提高競爭力,是否應該進入中國發展?他說全球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你無法阻止其他國傢借鑒你的技術和流程,唯一的辦法,就是創新。

而創新的方法有一種,就是改良目前的產品或者流程,但這種很容易被人模仿,另一種利用現有技術進入全新的領域,這讓我想到分眾傳媒的江南春說的另一句話:“發現、制造一個全新的市場,利用現有力量迅速占領,這樣別人就無法進入,你就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也許各位企業大師在面臨過各種困境後,最終得到解決之後,會有相同的感觸,隻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上述問題讓我聯想到公司在年前要求我們思考的話題:“面對競爭,我們能做什麼?”有所悟;確實,移動通信市場在3G的競爭力與2G時代相比,差異太大的情況下,網絡制式、產品、終端、系統等產業鏈不成熟的情況下,特別是即將進入的4G時代,我們如何迅速改變原來的觀念。對於客服的基層團隊而言,能做到的就是,在保證優越服務的同時,及時調控、轉變大傢現有的觀眾,認清形勢,帶領團隊全員共同面對跨入4G的困境。

二、領導力部分

傑克·韋爾奇分享瞭一個觀點:“在成為領導之前,成功的全部是提升自己,成為領導之後,成功的內涵則是提升別人”。

當時,我隻是粗淺的認為,成為主管後,隻需要將一些簡單的事情分攤下去,讓不同的人去幫我去做就行瞭,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說有些效果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不得不自己重做。

通過上述事例,我才醒悟,管理並非放任,各種工作要因人而異,不能要求全部的人都是全能型的人才。我們在幫助團隊成員設定目標的同時,也要監管,瞭解進步,並在實現過程中給予糾正及提出指導意見,隻有這樣,員工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利益,最終達到員工與團隊的共贏。

三、關於輸與贏的話題上

傑克·韋爾奇直接亮出他的觀點:“贏意味著你到達瞭你真正選擇的目標的,從根本上說,贏的意義就是讓你的生命有所成就”。

這種觀點顛覆瞭我對輸贏的片面認知,不得不承認,我們習慣性在與周邊團隊競爭時,更多的是追求名次,一心隻想拿第一,為瞭目標,考慮瞭更多實現贏的因素,卻往往忽視瞭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為什麼而贏,為瞭實現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團隊、我個人的管理理論有多少,是否足夠支撐?我的團隊人才培養如何?自己最終收益是什麼?

四、感受

總的來說,看完本書後,最大的感觸就是:《贏》是對我們管理(包括企業、團隊)的普遍指導原則;而《贏的答案》的出現,是針對我們管理企業和團隊,在面臨各種不同的問題,要去決策時參考的典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