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88)當有一首歌符合現狀,我就會讓它單曲循環
2016-08-13 17:20:10
心理:
“遇鬼,則與之鬥。勝之故佳;不勝,至多與它一樣。”……,聶衛平總把自己說成一個卑鄙無恥、渺小的人。一開始聽瞭讓你忍不住大笑,其實過後想想,老聶真是一個高人:他把自己放到瞭一個這樣的位置,如真做瞭卑鄙無恥之事,那就是有言在先,如做得比卑鄙無恥稍好一些,則那就證明此人還是可靠的,總之結果如何 他都不是一個卑鄙無恥之人。——鄧慶旭《凡事往壞處想》豆瓣上的“我恨前男友”小組是女青年抱怨前男友的地方,“我恨前女友”小組是女青年抱怨男朋友的前女友的地方。這說明瞭我國男性是多麼羞於在公開場合敞開心扉。——@dufake一個程序員退休之後決定學習書法,買來上好的湖筆、宣紙、墨汁,飽蘸濃墨,在紙上一氣呵成:hello,world~“我註意到:那些宿命論者,在過馬路之前還是都會左右看。”——著名物理學傢霍金。切勿自我膨脹,否則,一根小刺便可以把你刺穿!——尼采《快樂的科學》當人以自己身份說話的時候,便越不是自己。給他一個面具,他就會告訴你事實。 ——王爾德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如果你的女性朋友在她的微博上貼出瞭她和你的合影。可知:她覺得你不如她漂亮。——@東東槍一年輕人匆忙跑到六樓,碰見一個中年人,說:“你是老李吧,快,你女兒被車撞瞭!”中年人一下子蒙瞭:“啊?天啊!怎麼辦啊?”就急忙沖下樓去。走到四樓,想起來,“不對啊,我沒女兒啊!”繼續走到二樓的時候又想起,“更不對拉,我都沒結婚啊!”到一樓一跺腳,“我不姓李啊!”很多人都喜歡驚喜。淘寶上買一塊兒童毛巾,本以為要3天才能送到,結果當天就送到瞭。這是超越期望。打開包裹,本來就買瞭一塊毛巾,結果賣傢贈送瞭一個玩具。這也是超越期望。這種感覺很爽。相反,淘寶上買瞭一塊毛巾,本來以為3天到,結果7天才送到。打開包裹,本來以為是竹纖維的毛巾,結果就是個晴綸的擦車佈。這種感覺很不爽。如果同事出現失誤,可能錯失一個漲薪的機會,你是真心為他難過,還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絲愉悅?心理學傢的研究表明,看到別人碰上倒黴事,許多人會難掩幸災樂禍的快感。而這種看似奇怪的情緒,其實是為瞭滿足“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需求,是一種增強自我肯定的方法。“幸災樂禍”並不是“壞人”才有的感受。專傢表示,自信心越弱,對別人的失誤越容易感到幸災樂禍。如果能夠多多肯定自己,或是讓自己變得實力超群,就會讓我們少產生這種些許邪惡的快感。幸災樂禍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當然,別人這痛苦不是你造成的。脆弱的心靈需要各種各樣的安慰,幸災樂禍就是一種。德國心理學傢格林曼特,曾做過“電梯實驗”:有人在電梯裡暈倒,若僅一個同乘者,通常會立即施助;而一旦同乘者超過兩個,見死不救的人就會逐漸增加。以色 列心理學傢巴榮則發現,如果你想發電郵征詢意見,逐件分發的效果,要遠好於群發。因為人們一旦發現還有其他收件人,就認為別人會答復你,從而忽視瞭自己的 責任。這就是“旁觀者效應”,也叫“責任分散效應”。即旁觀者越多,責任就越分散,而不負責任的內疚感也越低。對管理者而言,明確團隊中每個人的職責,才 能消滅旁觀者。LMS:如果這個“旁觀者效應”成立,那在我們這裡將更加悲劇:人多的時候責任分散,內疚感降低,人少的時候……將沒人給你作證!
教育:
梵婗:除瞭傢,學校本應是孩子感到最安全的地方,現在還是嗎?美國憲法給予人民權利擁有槍械以保護個人生命和財產,與之同時是否給予瞭人們殺害他人的自由呢?中東戰亂中的孩子從小學習在炮火中自救,日本孩子從小學會在地震時自保,美國的孩子是否要學習槍擊時如何應變?這是一個什麼的世界?如果說在特定的條件下一顆子彈可以變成對人沒有威脅的東西,那麼也可能存在與之相反的情形:以不太大的速度將一個“友善”的物體拋出,卻能夠造成毀滅性的傷害。——《趣味物理學》學夫子記:當你的速度和子彈一樣快,子彈便成為與你同行的夥伴,當你和一個“友善”的物體逆向而行,它就有可能變成你致命的敵人。總結出來的一個道理就是:凡事順勢而為。傢有可愛的寶貝兒,某日看到他在傢中認真的做作業。我便好奇的看瞭看內容,是用“我知道瞭”造句。我想大部分孩子會寫的:讀瞭這本書,我知道瞭,我們要珍惜時間,雲雲。這貨居然給我寫的:老婆,我知道瞭,我這就去抓羊…我崩潰…媽媽給三歲的女兒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完之後,媽媽問女兒:“你和小朋友玩,如果小朋友掉進缸裡,你該怎麼辦?”女兒想瞭想,說:“去找司馬光呀!”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李雪峰《以己為鏡》學夫子記:這是愛因斯坦父親給愛因斯坦的教誨。父親給愛因斯坦講瞭一個故事:“父親和鄰居傑克 一起打掃煙囪,這煙囪隻能沿著內壁的梯子往上爬,傑克走在前面,父親後面跟著。爬上去以後,父親看見傑克臉上一臉煙灰,心想自己肯定也一樣,於是就跑到河 邊洗瞭臉。而傑克看見父親的臉那麼幹凈,以為自己也那麼幹凈,就草草洗手就上街去瞭……”以物為鏡,可以正身;以史為鏡,可以正行;以己為鏡,可以正心。費馬定理,泰勒公式,拉格朗日定理,洛必達法則,四大定理就是我們對高數的真實情感……“讀書關鍵在選擇上,你讀《艷陽天》就能寫革命故事,讀托爾斯泰就能寫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就像種什麼瓜結什麼果。看看現在網絡小說鋪天蓋地,其內容充斥的是赤裸裸的色情、暴力,這肯定不是閻連科眼中的好作品。把這類網絡小說當作你的閱讀起點,你的寫作終點也高不瞭哪去。其實讀書要讀雜,閱讀的起點可以高些,雖然我們平常人並不是為瞭寫作的終點。——藍天:閱讀的起點決定寫作終點朱元璋對他的謀士說,你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們沒有看到問題的關 鍵,張士誠的特點是器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如我進攻陳友諒,張士誠必然不會救他;而進攻張士誠,陳友諒一定會動員全國兵力來救,我就要兩線作戰,到時就很難說瞭。——《明朝那些事兒》學夫子記:這是朱元璋對張士誠和陳友諒這兩個人的最為精彩的描述,對位得很。有如此識人用人之能,天下不歸他都覺得不合適。三人逐天下,一人器小,沒有遠見;一人志驕,沒有“近見”。看來就是註定這個時代要更熱鬧一些。雖然說大傢都在說高考如何的不平等,高考的地域差距如何如何,但是在沒有更好的制度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方法。高考是件神奇的事情,它把一群同樣經歷過小學初中高中的人分成瞭幾個層次,把不同層次的人統統的分到瞭一起。——河石子:高考是件神奇的事情商界的奇葩,看看人傢大學三年都在做什麼。我們都弱爆瞭,人傢這上大學才是碉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