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申請10000小時

2016-08-13 17:32:31

這是侯哥分享的關於“1萬小時定律”的文章,現在大傢是越來越明白瞭,這個世界靠的不是拼爹,需要的是拼耐力、拼毅力。就我的感覺,這1萬小時專心致志的練習,有三步要走,第一步是最開始的入門,第二步是過程的枯燥,第三步是有效的突破。

原文:http://www.houge.in/10000-hours/

最早得知10000小時天才理論是看到@易仁永澄的文章,寫的非常有條理性,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書的重點都在易仁的文章裡面瞭。附上文章地址:機密檔案:如何變成天才。而後寫這篇文章是受@晨陽牙牙的雞血的影響。好像我的動力總是來自於別人……

在開始我的歪論之前,我盡可能的還原一下書中所講的主要內容,以免誤人子弟,建議大傢看看原書和易仁的文章,書一共200頁左右,大量的例子,很容易讀完,我讀完用瞭三天。其實我應該做腦圖的,其實我應該看完《異類》《哪來的天才》之類的書再寫這篇文章的……

0.髓鞘質

好像國外的書總是要先從理論上站穩腳跟,這本書也不例外,髓鞘質是神經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大腦突觸的軸突部分比喻成導線,那麼髓鞘質就好像包裹在導線外層的絕緣體。

髓鞘質作用:

1.提高信號傳遞速度,最高可使信號處理能力提高3000倍(與無髓鞘質的神經線路相比),可比喻為提高線路帶寬。髓鞘質越厚,人的即時反應能力越強,人的技能(才能)越精確、敏捷、自如,人就越聰明。
2.控制信號傳遞的速度。通過控制信號的傳遞速度達到控制肌肉的收縮速度和精確性。這種被控的信號速度就是技能。

想瞭解更多髓鞘質的內容,可以查看百度百科關於髓鞘質的解釋,其實看上去也是摘自這本書,而我在維基百科上查到這個叫髓磷脂,大傢也可以看看。

1.10000小時天才理論

一萬小時法則:任何領域的專傢都要經過一萬小時專心致志地練習。

三大要項:精深、激情、伯樂。

精深:概念我就從易仁博客裡摘瞭:精深練習這個概念來自佛羅裡達大學心理學傢K. Anders Ericsson的假設:“專傢級別的水平是逐漸地訓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精深練習有點像在一間不熟悉的屋子裡摸索,起步很慢,常常會碰到傢具;停下思考,再重新開始。動作緩慢,還有點痛苦。你在這個房間裡摸索瞭一遍又一遍,在大腦中畫出房間的地圖,直到能夠在裡面無障礙的快速走動。而有效的精深練習就是要目標明確,重視錯誤。

放慢節奏,使你更加關註錯誤,每一次都提高瞭精度,對於髓鞘質來說,精確就是一切。

精深三大秘技:組塊化、重復練習、嘗試體會。

一. 組塊化:1、技能學習者整體瞭解一項任務。2、盡可能的把它分解成最基礎的組塊。3、花時間用慢動作練習,再加速,以瞭解其內在的結構。
二. 重復練習:一但離開瞭精深練習區,還不如停止練習。
三. 嘗試體會:精深練習不是簡單的掙紮,而是有目標的奮鬥:選定目標、努力爭取、評估差距、回到初使的步驟。

激情和伯樂:在這裡我將激情和伯樂放在一起瞭,因為在書裡講到的激情有一部分是伯樂給的,在你練習的時候,伯樂會給出簡單的評價(很好,差點等等)和一些指導(應該……,不要……等等),而還有一種激情就是鄰居傢的小孩,本來挺笨的,突然變的牛起來,會給我們一個他能為什麼我就不能的激情。

2.個人的理解

精深練習x一萬小時=世界級技能。這是書中給出的公式,我個人覺得書中的重點在於前半部分的一萬小時的精深練習,所以當我們想找個理由說自己沒有遇到給我激情的伯樂的時候,還是先放棄這個借口吧,書裡說到的幾個大師,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也沒有遇到好的老師,甚至有一部分人幾乎完全通過自學和模仿將技能練到出神入化。

其實知道瞭這個理論,我想大傢都幾乎已經有打算瞭吧,不管是打算20年以後開始還是等到我有空就開始,大概的算一下,其實如果要10年來完成的話,每年隻需要1000個小時,每月就隻剩下84個小時瞭,每天不到3小時,所以這件事沒有那麼難,我隻需要完成今天的3小時就可以,實在沒有時間,每天2小時,我們也隻要15年的時間就變成大師瞭,想想10年後,我才30多,已經成為大師瞭,用現在的每天3小時做代價,這看上去非常劃算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