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申請10000小時

2016-08-13 17:32:31

關於目標:很多人都說有多少事情值得我們堅持一萬小時呢?其實目標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早早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定下目標再去實現,比如喬佈斯,他要改變世界,比如馬雲,他想讓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而另一種的情形更為普遍,就是我們沒有具體的準備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也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我們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我們又開始為自己找理由,我還沒有遇到能夠讓自己堅持一萬小時的事情,這很正常,但我個人認為,我們對於某件事物的熱愛或者討厭,取決於我們對其瞭解和掌握的程度。當我們不瞭解這個領域的時候,我們對其肯定沒有特別的感覺,說不上喜歡與不喜歡,但當我們掌握的東西要比周圍人都多一點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或許就有那麼一點想從事這個領域瞭呢,當你已經成為專傢(這裡不是指中國的專傢)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開始願意研究更深層次的東西瞭,已經從當初的沒感覺變成熱愛瞭。

關於領域:於是我們又開始糾結選擇哪個領域瞭,親,我們總是活在各種各樣的糾結之中,想想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麼,如果我們任我們現在的生活繼續下去,10年後是個什麼樣子?如果不是,還是改變吧,如果是,就用正確的精深練習的辦法開始10000小時吧。

好多人都覺得既然開始選擇瞭,就一定得選一個熱門的、靠譜的領域再開始,親,你還記得我們歷史上有個百傢爭鳴的時期不?我掐指一算,幾十年內,還會出現這樣一個時期,放心大膽的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領域就好,比如,太極拳,十年後你就是太極宗師瞭啊,你可以去發揚太極精神,開講座,辦培訓;比如,廚師,十年後,廚子界的將軍就是你啊;再比如,雕刻,十年後,你的作品能賣個十萬不?

重點就在十年後,我們累積瞭10000小時之後,在任何一個行業中,你都已經變成一個專傢瞭,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麼?哪怕現在選擇的領域再小,十年後,專傢級別的你,都不可小視。

當看到這裡,腦子要充血的時候,抓緊的選擇一個自己看上去還挺喜歡的領域,準備向你的生命申請10000小時吧。

關於練習:我們對於運動員、鋼琴傢、音樂傢、還有郭德剛從事的這種特殊的行業需要玩命的練習都表示理解,對嘛,你不練習,怎麼能熟練呢?可是叔不知、嬸也不知,啥行業都需要練習的啊,你說你吃飯用筷子,練習瞭不知有多久啊,這個我是記不得瞭,有沒有見過周圍有用筷子不好的人?那就是他的父母做為老師,沒有成為伯樂,發現錯誤沒有讓他改正、再練習,不夠精深啊。隻不過這是大傢都會的東西,我們不會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才沒感覺出練習的痛苦。

哪怕我們學會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是經過瞭我們大量的練習才學會的,而在大腦中,隻不過就是髓鞘質就包裹瞭支持這些動作的神經元,而且越包越厚。越厚,我們就越表現出專傢的潛質,其實,我已經是用筷子的專傢瞭,你呢?

記住,你需要的隻是選定目標,放慢練習的速度,發現錯誤,及時改正,再開始練習……

關於中國古代的師徒制:我還是想誇誇我們老祖宗的文明,那時候,認識幾個字以後,就要去拜師瞭,學習木工也好,打鐵也好,練武也好,連做個粽子都是要出去拜師的,師父舍得下狠手練你啊,而且剛開始的時候,就隻是讓你幹雜活,不對就打,一直打到對為止,你有好建議想改變流程?對不起,等你成瞭專傢以後再改良吧。師父不說你出師瞭,你就得繼續跟著幹,你說櫻木花道練習投球10000個,我們老祖宗當年幹啥不都是最簡單的活幹瞭數萬遍?為毛我們現在沒有當年的文化和驚艷的作品出現瞭?你有過王羲之那樣練習染黑一池的水的經歷麼?

西方研究出的東西,我們拿理論一聽,都那麼靠譜,但是看看我們老祖宗以前的方式,好像很早就知道這種方式的正確性瞭,書裡也提到西方有個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學習也是這種拜師制,後來也被新的學習方式給取代瞭。

現在,我們知道瞭這個秘密,就像易仁的文章,是個機密檔案,那麼,親,你可悄悄的開始瞭,向你的生命申請10000小時,我想肯定會批給你的,等你十年後成為專傢的時候,想想會怎麼報道你——一個晚成的天才:看大門的變成專傢。到時候你千萬不要告訴他們你偷偷練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