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裡的職場學問

2016-08-13 17:39:55

文/古典(新精英生涯)

作為專欄作傢,如果再不談談《中國好聲音》,就未免太不與時俱進瞭。從一開始對於這個節目“又是唱歌又是選秀煩不煩”的判斷,到每個周末都坐等節目,我已經成為其忠實粉絲。

從一個職業規劃師的角度觀察,我發現,《中國好聲音》比《非你莫屬》《職來職往》這樣的節目,(隔壁李響同學不要拍我啊)更加像真實職場。首先這個節目是真刀真槍的PK唱歌實力,而且水準還都不差。而不是類似求職類節目,一個人不斷鼓吹自己有多牛,另一群老板負責群毆,其實大傢心裡誰都沒底。其次這個舞臺更加類似職場,有對手的競爭,才算競爭——如果沒有對手,自然也就看不到巧妙的佈局、個人定位的差異化和個人風格設計等這些真正有趣的東西。第三,導師與選手之間的關系,更加像是部門經理和員工的關系——雖然每一個都是自己親手帶出來的,但是卻總要犧牲一些,保護一些。他們會如何取舍?

總之,如果你把他們的麥克風換成激光翻頁器,把歌曲換成PPT,這就是我們每天在辦公室發生的部門匯報會啦。

最近的印象最深的一場,是那英組請汪峰音樂指導的PK賽。那姐如果是部門經理,一定是那種忠臣型(見去年的《職場三國殺》)的老好人經理。團隊氛圍一流(小二班),卻對發展沒有什麼主見。於是就在外面聘請瞭個專業的企業咨詢專傢汪峰,設計部門組織績效評定。一旦汪峰被認定專傢,搖滾范就變成瞭非常討好的風格,當天出線的全部都是粗曠男。那位模仿鄧麗君惟妙惟肖的臺灣盲女歌手張玉霞正是吃瞭這個虧——她空靈和甜美的表達,顯然即不汪峰也不那英,被淘汰的命運,在汪峰坐在椅子上那刻就已確定。專傢定下來瞭遊戲規則,冥冥中則名次大定。部門經理那英是主要負責的,也就剩下拉著專傢的手一直哭瞭。

在企業中也一樣,領導除瞭獎罰權,最重要的隱形權力就是專傢權。也就是說,領導人有認定誰是專傢,誰是怪力亂神的權力。這個權力看似無用,其實非常可怕——這是一個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比如你能想象,如果讓李宗盛當音樂導師,PK的結果會大有不同。如果讓小蟲,又是另外一個范。好的領導懂得用指定的專傢來篩選自己想要的人,好的下屬則懂得不斷向領導推薦適合自己風格的專傢。核心競爭力的秘密不是“爭”,也不是“力”,更不是“核心”,而是一個“競”字。當競賽規則定出來,其實勝負就已分出大半瞭。

但是在其中,卻也有回旋空間。兩位選手黃勇和梁博現場PK唱《北京北京》,剛一張口的時候,我真的以為黃勇要贏瞭,聲線滄桑和感情充沛直沖著原唱去。相比之下,梁博的唱歌不咸不淡,像是在念白。但是到達中段的時候,問題就顯現出來瞭——黃勇因為一開始感情投入太滿,激情泛濫,高潮就再也拔高不上去。而梁博的安安靜靜的念白反而給瞭聽眾空間,在進入高潮爆發的那一刻,梁博甚至有些當年張楚的落寞孤獨的氣質,與歌曲的意境不謀而合。
我註意到在準備歌曲時的一個小片段。汪峰對梁博說,“你是安靜型的,你不需要往他那邊靠,你的氣場是什麼,你要想清楚。” 梁博則回應說:“我要做到極致,安靜就很安靜,火爆就很火爆。”這就是梁博的競爭策略。在對方激情的時候選擇安靜,用空間對抗豐滿。而在激情已經泛濫以後,則突然爆發,用反差來勝過維系。

這像不像每天發生的職場故事?黃勇是那種PPT和文案高手,一開始的時候就把計劃書做得無比的好,四處願景,八處煽情,得盡歡心。與這種人比賽演講其實很難,而且也沒有必要。這種人的死穴也正好是其優點,當時間一長,他的結果與計劃相去不遠,他做得再好,也好不過開頭——他的高潮在剛見面的時候,已經過瞭。聰明的競爭者懂得低調進入,高調做事。當爆發的時候,讓大傢則另眼相看。這也是安靜的梁博也能在搖滾范中逆襲勝出的原因。根據競爭者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優勢,做到極致,才是聰明戰士。

怎麼樣,這麼一說,是不是比求職類節目好玩多瞭?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