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2016-08-13 17:48:52

為什麼新精英的口號叫做成長,長成為自己的樣子?成長是個過程,成功是個結果,自己的樣子代表的是“自我”和“多元化價值觀”和無限可能。

與此同此,企業也在變革之中。

FAST: 今天的企業也在改變,他們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輕。巴菲特近50歲的時候成為億萬富翁,比爾蓋茨是31歲,紮爾伯格是24歲,隻能叫億萬富哥。中國的胡潤排行榜的平均年齡也在逐年降低。

SHORT: 同時企業的壽命也變得越來越短,以前那些我們印象中牢不可破的企業,今天也變得岌岌可危。微軟雄風不再,GOOGLE也被一個我們重來登不上的 FACEBOOK搖動,SONY已經連續五年虧損,而我們熱愛的諾基亞竟然已經岌岌可危,很少有人記得,幾年前諾基亞曾經打敗過所有的數碼相機生產商,而 再往前走幾年,數碼相機生產商們打敗瞭當年的膠卷巨頭,柯達公司。

在今天,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隻有41年,1000強是30年,美國中小企業是5年,而中國是2.99年。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大概是從 25到60歲,大概是35年。也就是說。假如你在一個公司創業第5年進入,如果你有足夠好的運氣,公司成長為世界500強,那你可以在倒閉前一天退休。 (大笑)想一輩子依靠一個企業或者組織,在今天變得不太可能。

企業也變得人性化(Flexible), 在外企、民企,管理者越來越多的開始人性化的管理,他們引入瞭教練式的管理,引入瞭EAP。 以前像中石油這樣的大型國企要分配一個人去某個地方,給你發一個調令,你就要背井離鄉,拋妻棄子的出發,你都沒法不去。今天的國企民主瞭很多,他們開始學 會搖號瞭,你接到一個電話,北京的同事下午過來搖號去內蒙古啊,你要搖到個內字,你就必須出發瞭。這是個好現象。正如我一個朋友說的,上司面前把自己當 人,下屬面前,把別人當人。企業架構變得扁平化、矩陣式。企業不再期待員工把這裡當傢,也不再要求一刀切的上班時間。而在一些比較寬松的企業,員工甚至可 以與你討論,我想在這裡做三年然後進入新的領域。企業變得越來越靈活。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人們的生涯更長、更關註過程、更多元化的成功。而同時企業變得更加更快、更短同時也更靈活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趨勢。人們逐漸從一個企業解放出來,進入多個企業。從工作解放出來,進入生涯。從組織為我負責,轉為自己為自己負責。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趨勢

我們從螞蟻變成蝴蝶,從合唱變為交響樂。我喜歡交響樂,因為合唱的時候,聲音最大的最好,而交響樂則可以有不同的聲音,每個人都可以做 自己的第一。當人們被從單一的企業、單一的工作、單一的價值觀中解放出來,突然發現自己要過自己的生活,誰來教他們如何做好?那就是新精英五年前看到的趨 勢,也是我們立志要從事的事情。

這並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次興起,職業規劃的起源於二十世紀初, 工業革命的後期,蒸汽機、電力、電報讓新的生產力出現,工廠、流水線等新的生產關系產生。人們大量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找新的生活,卻又對新趨勢無所適 從。1909年在美國波士頓,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幾個城市之一,成立瞭波士頓職業局。帕森斯開始瞭通過量表測量人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來幫助人們找到 工作,被稱為職業規劃之父。

今天我們能看到一切都在重演——信息時代改變讓生產力與工作關系巨變。人們從傳統中間釋放出來,卻又對新的生活無所適從。人們湧入城 市,他們知道自己不想要這個樣子,卻不知道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子。一百年後,在北京,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立瞭新精英,(樂,起哄)。我們幫助 人們找到自己的樣子,發展自己的樣子。今天的職業生涯規劃比那個時代也有瞭一百年的進步,除瞭能做到根據個體特質找到適合的方向,還能幫助他發展出更適合 自己的工作方式,更高的自我效能,更內在和諧的工作與生活,更全身心投入的自我願景與目標。

這就是新精英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的來歷。中心以三個主題展開,自我探索、職業規劃和事業拓展。自我探索幫助人們找到自己內心想要的,職業規劃幫助你制定出一步步實現的計劃,而事業拓展則幫助你拿到所需要的眼界能力、人脈資源。

五年前,還未註冊的新精英在咖啡館開始瞭自己的第一課,沒商業計劃書,沒投資人,沒有教室,隻有一個員工。我們甚至不知道他會不會成為一傢商業機構。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的使命應該讓人多人活出自己的樣子!五年後的今天,新精英逐漸讓職業生涯規劃成為一個行業,氣候漸顯。我們影響來自超過48個城市, 近4000人的人群,我們的生涯導師班走出去的老師在全國7個城市開辦自己的事業,傳播生涯理念。我們建立獨特的市場、營銷、研發、授課體系,人們逐漸願 意花4000元上課,讓自己有一個系統的自我梳理,我們能讓一個合格的兼職職業咨詢師能夠拿到6000多元的收入。人們慢慢意識到,如果你要出國,你一定 要去一次新東方,如果你要活的明白,你一定要去一次新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