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如何成為壞蛋的書——《君主論》

2016-08-13 18:03:01

不要以為成為一個壞蛋很容易,其所需要的技巧是你我難以想象的。——題記

一般而言,書籍都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金瓶梅》也不過是世情小說,其核心仍然是教人向善。所以說,找到一本教人變成壞蛋的書實在困難。但是很幸運,我遇到瞭那本教人成為高級壞蛋的書——《君主論》。

什麼叫高級壞蛋,就是別人都覺得你是個好人,事實上你卻在暗地裡做瞭不少齷齪的事情以鞏固自己的地位。要成為這樣一個高級壞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高級壞蛋大多數是掌權者。這樣說來《君主論》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至少,在我們不願成為壞蛋的時候可以理解壞蛋的行為。

《君主論》的作者是馬基亞維利,出生於15世紀的意大利人,一個共和主義者,但是卻寫出瞭《君主論》。這種極端的矛盾,馬基雅維利給出瞭這樣的解釋,因時而行。簡單說就是為世所迫,因為當時的意大利四分五裂,他的願望是統一意大利,讓意大利重振雄風。既然共和行不通,那麼向梅裡奇傢族(當時的王室)獻媚,或者也是一條生路,所以《君主論》確實是有向王室獻媚的意思,隻是現在倒成瞭我們瞭解壞蛋的書籍瞭。

《君主論》共二十六章。而且往往一章隻是三四頁16開大小的紙,所以讀起來還是很有快意的。當然,這也是馬基亞維利的功勞。因為他是為瞭讓當時的皇帝陛下可以輕輕松松的閱讀,所以才盡量精練。書中論述條例清晰,由存在哪幾種君主國及其形成談起,然後談到國傢命脈在於武裝,最後就是君主的手段瞭。我接下來最想談的是核心思想及其手段。

“一個君主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好的事情,並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使用這一手或者不使用這一手”(摘自《君主論·十五章》)

“如果某些惡行可以挽救國傢的話,君主完全沒必要擔心因為這些惡行會受到責備而良心不安,因為如果好好地思考每一件事情,就會發現某些事情看起來好像是好事,可是假如君主照著辦就會自取滅亡;而另一些事看起來好像是惡行,可是假如照辦卻會給他帶來安全和幸福。”(摘自《君主論·十五章》)

以上可謂全書的中心思想,有人評論馬基亞維利拋棄瞭道德,宣揚不擇手段的觀念。普魯士腓特烈大帝自然也是如此,但是觀其一生,似乎都是按照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而行。我覺得很多掌權者都不會承認自己欣賞《君主論》,因為裡面已經脫離瞭我們平常觀念的道德。問題是,人類本來就那麼“醜陋”。馬基亞維利在該書的<論殘酷與仁慈>一章中就說到:“關於人類,一般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的,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這個解釋真夠過分,卻也是不可否定的。

驅利避困,人之常情。當我們可以克服的時候,可稱之為聖。然而我們之中的聖人很少,同時我們又不願意承認我們自己的種種醜惡。就像現在,看到這裡我們會批評那些掌權者的虛偽,可是我們自問一旦自己得勢,自己又是不是也會如此呢?

所以馬基亞維利對人性的認識還是很深刻的。於是他就給帝王提出瞭這樣的方法:“犯罪應該一次犯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損害,減少他們的怨;而恩惠應該是一點兒一點兒地賜予,以便人民能更好地體味恩惠的滋味。”

這句話簡直就是天怒人怨,但是從人性出發,我不知道錯在哪裡。朱熹存天理滅人欲是過火瞭,但是從人性的特點而言,還是有可取之處的。說到這裡,我們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奴性呢?

如果這也不算犀利之處,那麼接下來更直接,馬基亞維利建議說:“君主必須深知怎樣掩飾這種獸性,做一個偉大的騙子。”政客等於騙子,縱觀古今中外,此言非虛。當李世民弒兄之後,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替天行道。弒兄本來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在他的言辭下,這就變得不一樣瞭。似乎一切都是他大哥的錯。而被人說是昏君的隋煬帝有沒有弒父都是一個問題,但是現在似乎全世界都覺得他十惡不赦,弒父什麼的必定做瞭。

再看明成祖朱棣,其位子也是搶過來的。但是他的說法就是天命所歸,迫不得已,然後還誅瞭老方十族。但是我們普通人看到的隻會是他的雄才偉略,醜陋的東西不是被人掀開瞭還不會去想。而朱允文似乎就是懦夫的代言,但是誰知道真實情況呢?

所以騙子的水平確實有高低之分。壞蛋的水平更加不是常人可以修煉成功的。在馬基亞維利眼中,高水準的壞蛋應該做到這一點:你要表現出慈悲為懷,獨守誠信,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誠神靈,並且同時又要有精神準備,一旦需要便能夠並且知道怎樣改弦易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