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賠瞭夫人又折兵”的故事雖然流傳甚廣,但其實和周瑜無關,把妹妹嫁給劉備那是孫權自己的主意,這應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為孫權的臣子,他怎麼敢建議孫權把妹妹作為政治籌碼(說得更嚴重些就是政治犧牲品)送給劉備呢?周瑜也許會想到這個主意,但敢於說出這個主意並付諸實施的隻能是孫權,所以,我可以斷定,“賠瞭夫人又折兵”與周瑜無涉。
史書在這一點上也是支持筆者的,請看相關記載——孫夫人,乃孫權之妹。劉備定荊州時,孫權對其十分畏憚,於是進妹予劉備為夫人,重固盟好。孫尚香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餘人,皆親自執刀侍立,劉備每入,心內常覺凜然驚懼。
而且,孫權獻妹之舉不見得是“賠瞭夫人又折兵"的餿主意,因為諸葛亮後來曾說過這樣的話:“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此之時,進退狼跋……”這就等於說,孫夫人在劉備身邊就好像是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弄得劉備緊張兮兮,頗為狼狽。
至於周瑜欲以假虞滅虢之計殺死劉備,拿回荊州以至於中瞭諸葛亮之計憂憤而亡也是羅貫中的虛構,周瑜確實提出瞭要攻取西川,但並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奪荊州之實,而是真真切切地做瞭一番規劃的,而且他的戰略策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說來是這樣的:與奮威(指奮威將軍孫瑜,孫權堂兄)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對周瑜的“隆中對”非常欣賞,當即表示同意,於是,周瑜動身回江陵,打算為出征做一番踏踏實實的準備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於巴丘,享年三十六歲。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國事,心系統一,給孫權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原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 這才是周瑜真正的遺言,表現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狹小氣量,而且恰恰是舉賢薦能的坦蕩胸懷。
所以說,諸葛亮三氣周瑜完全是作者為瞭寫作需要和突現諸葛亮的能力才如此描寫的。事實上,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這個歷史時段內,兩人根本沒有打過照面,周瑜的確如演義所說在南郡、柴桑一帶(都位於長江中遊沿岸)活動,諸葛亮卻遠在偏僻的桂陽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做後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