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舉起曹魏戰旗反抗司馬氏是哪位大將

2016-08-13 14:34:49

  在鐘會滅蜀前夕,一場亙古難見的醜聞發生瞭:

  公元二六零年,眼看司馬昭越來越跋扈,皇帝曹髦終於不能忍受,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在這裡等候被他廢黜的羞辱!”於是,曹髦率領單薄的護衛軍沖出皇城,攻擊司馬昭。司馬伷和賈充攔截皇軍,士兵們看到皇帝,不敢冒犯。賈充對太子舍人成濟說:“晉王平時厚待你們,都是為瞭今天。今天的事,有什麼可問的?”成濟抽出長矛,當場刺死曹髦。

  弒死皇帝,可是驚天動地的事情。雖然之前有廢黜皇帝,但古有先例。直接弒殺皇帝,是叛逆得不能再叛逆的事情。《晉書列傳第七》記載:“時魏高貴鄉公好才愛士,(司馬望)望與裴秀、王沈、鐘會並見親待,數侍宴筵。”有那麼一段時間,鐘會得以親近曹髦。朝夕相處,相與遊宴歡愉,讓他不自覺對曹髦產生同情。曹髦陡然被殺,強烈刺激鐘會的心理,促使他重新反思自己的行為立場:是繼續順從權勢鼎盛的司馬傢,還是支持孤兒寡母的曹傢?如果扶翼曹魏,又有何良方呢?

  兵定西蜀 “叛亂”被殺

  公元二六三年,司馬昭打算解決長久以來蜀漢對邊境騷擾的問題,一舉消滅對手。朝野大臣對這樣的計劃都表示反對,隻有鐘會積極支持。於是,司馬昭任命鐘會為鎮西將軍,會同鄧艾、諸葛緒三線出擊,進攻蜀漢。鐘會是本次伐蜀大統帥,本部軍隊十餘萬人,分三軍從終南山子午谷、褒斜谷、駱谷南下,始役攻克蜀漢北方據點陽平關。

  蜀漢大將薑維聽聞陽平關失守,回軍南下,據守劍閣。薑維的撤退讓鄧艾從容挺進,抵達陰平關。鄧艾邀諸葛緒合軍,打算穿過摩天嶺,繞過劍閣進攻成都。諸葛緒以沒有收到上級命令為由拒絕,率軍與大統帥鐘會會合。沒想到鐘會不領情,向中央指控諸葛緒畏敵不進,逮捕諸葛緒,吞並他的軍隊。

  鄧艾直撲成都的計謀取得成功,蜀漢保衛首都的最後一道軍事力量被擊敗,劉禪面縛出降。薑維收到劉禪投降的信件,知道抵抗無望,在回撤途中向鐘會投降。鄧艾因為首先占領敵國首都,對自己的功績頗為得意溢於言表。在沒有收到指示的情況下,擅自對投降蜀漢君臣任官封爵。鐘會和監軍衛瓘聯名控告鄧艾有叛變跡象,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

  鄧艾被捕後,鐘會進入成都,接收鄧艾的軍隊。第二天,鐘會為已故魏郭太後發喪,召集所有將士和蜀漢君臣,宣稱得到郭太後遺詔,要求興兵廢黜司馬昭,復興魏室。鐘會把親司馬氏的將領軟禁起來,打算讓薑維全部殺死。計劃還沒發動,消息泄露。外面軍官士兵誤以為要誅連他們,集體嘩變,反攻鐘會大本營,鐘會、薑維皆被亂兵殺害。

  後世都說鐘會造反,其實鐘會隻反晉,不反魏。

  其一,按當時鐘會的資歷威望,不足彈壓屬下將士,何況盤踞洛陽的那些老辣權臣?如果反晉反魏,兩處為敵,不異自取滅亡。鐘會再蠢,也不至如此。

  其二,鐘會如有野心,也會韜光養晦,暗中培植勢力,等待時機。第一次率軍出征就急匆匆造反,完全不符合常理。

  實際上鐘會匆忙“造反”,是害怕班師回朝之後,被司馬昭明升暗降,褫奪兵權,失去復興曹魏的最好時機。從大軍南下開始,他第一次吞並諸葛緒的軍隊,第二次吞並鄧艾的軍隊,壯大實力,就為瞭日後跟司馬昭對抗。揆之以理,度之於情,鐘會的行為隻有奉魏反晉的可能。當時的中國,名義上還是曹氏統治,所以鐘會沒有造反的事實。司馬篡魏之後,害怕人們心念舊朝,於是誣陷鐘會造反、想自立為帝。史書因循,後世人都以為鐘會是真“造反”。可惜鐘會徒有忠心,智慧能力卻不足於禦眾,使一場復興魏室的終極大戰被消滅在萌芽中。

  如呂思勉在《秦漢史》中說:“按鐘會之叛,實為魏諸將中思扶王室之最後者。”鐘會是最後一個舉起曹魏反抗旗幟的人,他死之後,再也沒有力量反抗司馬氏。司馬炎順理成章登上皇帝寶座,一腳把曹操後代踢出皇宮。那天,司馬懿的老弟司馬孚拉著廢帝曹奐的手,流淚說:“臣死之日,固是大魏之純臣也!”這聽起來更像一種諷刺。

  以上是關於鐘會舉起曹魏旗幟反抗司馬氏的詳情,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