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會戰失敗國民黨內部矛盾的演變

2016-08-13 14:34:56

  精英部隊矛盾

  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淮海戰場國民黨軍的主力,但這些部隊內部也是矛盾重重,無法很好地協同作戰。

  黃百韜兵團被圍後,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奉命增援,邱清泉和黃百韜同為蔣介石的嫡系將領,而且邱清泉兵團兵力雄厚,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但邱清泉在增援作戰中並不積極,所部各軍進展遲緩,直到黃百韜兵團覆滅,該部仍在徐州以東地區徘徊。邱清泉這樣做除瞭有保存實力的考慮外,還和他個人與黃百韜的矛盾有關。在1948年7月的豫東戰役期間,黃百韜因作戰積極而受到國民黨軍統帥部嘉獎,邱清泉卻因作戰不力受到處分,邱清泉從此與黃百韜不和。淮海戰役開始後,國民黨軍統帥部為瞭安撫被圍的黃百韜,又授予黃百韜“青天白日勛章”,邱清泉因而對黃百韜更加不滿,不肯積極救援。

  第十二兵團是蔣介石嫡系陳誠的主力部隊,該兵團在組建之初,任命黃維為兵團司令,胡璉為副司令。雖然黃維也是陳誠系統的骨幹分子,但長期在後方擔任軍事訓練和教育工作,胡璉因此非常不滿,稱病赴上海,該兵團主力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也稱病回鄉。後來,黃維和幾個師長聯名將楊伯濤請回來,胡璉直到第十二兵團被圍後才應蔣介石之命返回前線。而在該兵團內部,第八十五軍吳紹周部當時的主要靠山是何應欽,與其他3個軍屬於不同的派系。在戰役中,八十五軍最先瓦解,該軍第110師起義,其餘部隊大部分投誠,加速瞭黃維兵團的瓦解和崩潰。

  在淮海戰役中,雖然國民黨軍在兵力上和裝備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從國民黨最高統帥部到參戰部隊的各個層級始終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傾軋和內訌比比皆是,而且愈演愈烈,嚴重影響瞭國民黨軍指揮系統的決策和參戰部隊的作戰。在重重矛盾的作用下,國民黨軍在戰役中始終處於被動,優勢盡失,最終走向失敗。

  以上是關於淮海戰役國民黨內部矛盾的詳情,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