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19:25
於是,這頭可憐的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瞭。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經常面臨著種種抉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系極,因而人們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擇,常常在抉擇之前反復權衡利弊,再三仔 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復思考,反而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我們 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6.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瞭,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瞭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 價值觀。隻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 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瞭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 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傢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瞭。
心理解析: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 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而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鬥毅力,也 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來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 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定時的肯定和贊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協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 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7. 財富效應
財富效應指人們資產越多,消費意欲越強。這個理論的前提為人們的財富及可支配收入會隨著股價上升而增加。因此,人們更願意消費。財富效應說明的是資產(如股票、債券、不動產)價格的變化如何影響消費,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實現的:
1 )資產價格的上漲使得公眾持有的資產的名義總額增加,財富的增長會促使公眾增加對商品和勞務的消費,從而消費增加。
2 )資產價格的上漲使得公眾對未來的收入的預期增加,按照永久收入假說,未來收入的增長也會促使公眾增加對當期產品和勞務的消費。
8. 蔡格尼克效應
蔡格尼克被命償試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數工作允許完成,半數工作則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試共32人。實驗結果發現示完成工作的回憶要優於已完成的 工作的回憶。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憶要所得的件數,RU代表示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數,P為兩種回憶件數的比例,即RU/RC,用以在數量上表明哪一 種工作易於回憶。若是P等 於1,則兩種工作的回憶量一樣;若是P大於1,則示完成的工作易於回憶;若是P小於1,則已完成的工作易於回憶。實驗的結果P從0。8至3。5不等 ,平均為1。9,即RU的回憶量差不多等於RC的兩倍。
為什麼未完成的回憶量優於已完成的工作?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未完成的工作引起情緒上的震動所致。但若把工作用三種方式處理:一種是允許完成,一種是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結果表明,中途阻止後再給予完成的工作的回憶量卻優於上述兩者,這就不是中途阻止產生的情緒隻能用心理的緊張系統是否得到解除來加以說明。已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緊張系統還沒有得到解除,因而回憶量較多。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僅易於回憶,並且在做瞭其他工作之後回憶得也更多。
9. 長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