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11:00:58
人生的許多痛苦主要有兩種來源:
一種是不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問題負責。比如歇斯底裡的母親對孩子說:如果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瞭!憤怒的丈夫對妻子說:我為你放棄瞭那麼好的工作你現在怎麼能這樣對我?朋友生氣的向你抱怨:都是怪你不幫我才讓我這次考試沒過!
一種是下意識的去承擔別人的責任,為別人的問題負責。比如在馬路上被別人撞到反而是你先道歉:對不起!怪我沒有先躲開;桌子沒有擦幹凈但又不敢去叫服務員,感覺給服務員添麻煩瞭;男朋友出門被凍感冒,你認為都是自己的錯,沒有提醒他多穿衣服。
無論是不能承擔自己的責任還是過度為別人負責,這都會令你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出現問題。
如果一個人總是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希望別人為他負責,那麼他就會永遠是一個“嬰兒”,而無法擁有獨立、自主、成熟的人格。這樣的人一般都會是非常的軟弱,不能面對任何的困難,在所有的問題之前他們頭腦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逃避。也有一些人會是非常的蠻橫和故作強硬,但這種蠻橫的背後也是虛弱的。
我已經見過瞭太多太多的人不能夠為自己負責,不能承擔自己的責任。
幾乎每一個來訪者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我很痛苦,我很想得到某個東西/做成某件事,但又做不到,我該怎麼辦?”
我說:“你想達成這個目的需要做先完成A,再做B,最後再做C,你就能成功瞭。”
他們說:“這太困難瞭,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這樣太耗費時間和精力瞭,有沒有更簡單的?/你能不能幫我一下子把問題解決?”
你看,其實很多人的思維模式都是這樣的,他們幾乎已經是下意識的就跳過瞭要解決困難,付出努力這個選項,而是習慣性的想要去尋找一種更輕松的、不需要費力的解決方式。
對這樣的人而言,他們無法體會到真正有意義的生命是怎樣的。對他們而言,活著就隻是一個不斷地盤算著怎樣將自己的快樂最大化、怎樣將痛苦最小化的過程而已。
在某些時候,將自己的責任歸結於他人,這也是一種試圖控制別人的手段。丈夫對妻子說我是為瞭你才放棄那麼好的工作時,這是為瞭讓妻子為自己做出的放棄好工作的選擇負責,由此令妻子產生內疚或虧欠的感覺,然後他就能借由這種虧欠感去控制他的妻子瞭。
說到這一點我想我很有必要著重闡明一下這一點,有非常多的人還是無法理解,假如說丈夫是為瞭和妻子在一起而放棄瞭很好的工作,為什麼妻子不應該為丈夫的選擇負責呢?
這一點往往令很多人無法接受,他們認為,假如一對父母為瞭他們的孩子日夜操勞,活的很辛苦,難道孩子不應該知恩圖報嗎?假如一位十分敬業的老師,為瞭學生們辛苦工作累倒住進瞭醫院,難道學生們不該尊重這位老師嗎?
子女的確應該知恩圖報,學生也的確應該尊敬老師,但是,這絕對不是意味著父母就能夠因此而去左右子女的意志,老師也無權因此要求學生好好學習,丈夫也無權因此要求妻子為他的工作負責。
從最根本上而言,每個人的選擇,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你因為愛你的妻子,而選擇放棄好的工作和她在一起,這和你的妻子毫無關系。這是你自己在你的妻子和你的工作之間做瞭一個衡量之後,你認為比起工作來妻子是你更想要的。也就是說,你放棄工作選擇和你妻子在一起,這根本就不是為瞭你的妻子,而隻是你自己做出瞭一個更符合你自己的利益需求的選擇罷瞭。就好比現在在你眼前有一個蘋果(好工作),在美國有一個梨子(妻子),在蘋果和梨子之間你隻能選擇一個,你最後飛到瞭美國去吃梨子,這歸根結底是因為你自己更想要梨子而已,你無權責怪梨子:都怪你!都是因為你我才放棄瞭蘋果!
而在辛苦的父母和累病倒的老師的例子中,這反映瞭一種典型的“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就要聽我的”的思維。
父母試圖用他們對孩子的好、老師試圖用他為學生辛勤的工作,來令子女成為他們希望成為的人,令學生好好學習,也就是說,孩子和學生,隻是父母和老師的一個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父母和老師要子女成為他們希望的人,要學生好好學習,是為瞭滿足他們自己對於子女和學生的期望,達成這一目的的途徑就是通過:對子女好,辛苦工作,從而控制子女和學生。
這樣的父母和老師的問題就在於,他們根本就沒有顧忌到子女和學生的需求與想法,他們自以為是的將自己的意志貫徹於子女和學生之上,並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以“你看我都為你付出瞭這麼多”作為要挾,來試圖控制子女和學生,以滿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