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在意別人想法,如何克服?

2016-12-17 11:00:40

但是這一刻卻始終不能到來,而你卻一直被一種焦慮感控制和驅使著,這樣你變得越來越著急,你覺得必須盡快到達那個終點,隻有到達那個終點,隻有變得更優秀瞭你才能不再這麼焦慮,於是這種著急和焦慮會令你變得越來越浮躁,你會發現你離那些目標越來越遠。

而有那麼一些人即便是僥幸到達瞭他所自以為的那個終點,但到達的那一刻他卻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體會到想象中的那種喜悅和滿足,他也並沒有放輕松,焦慮與痛苦始終還是如影隨形。而他這個時候所體會到的很可能隻是一種無邊的空虛。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追求外界的標準,追求別人的認可與贊同,追求變得所謂的“更優秀”其實一開始就是一條會傷害你的道路呢?

馬斯洛提出人有五種需求,最高層的需求叫做自我實現。

這個「自我實現」指的就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完成“你自己”的使命感」「追求“你自己”存在的意義」。

而你一直在試圖滿足“外在”的標準,這和你的本能需求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真正的進步與提升是你基於接納自我的基礎上去完成你的目標,滿足你的需求,你隻是想做這件事情,僅此而已。

就像你吃一份你喜歡的冰淇淋,畫一幅你想畫的花,追一個你愛上的姑娘一樣,這都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為瞭達到一個怎樣的標準,能夠給自己貼上一個“優秀”或“厲害”的標簽。

你也不會著急,充滿焦慮,為瞭填補匱乏和焦慮而不停地催促自己,你會完全的放松,不疾不徐的按照你的節奏去做事,去生活。

成為“你自己”,而不是成為“優秀或卓越”,這才是自我實現的涵義,這也是你存活這一世的根本意義。

我相信看到這裡,你的認知層面已經受到瞭一定的沖擊,你也能夠對你現在的看待你和別人的關系的方式有瞭一定的反思。

但是核心信念的改變,也隻是停留在認知的層面上。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將你的問題解決。

對於你要在行動層面上做出的改變,我給出你如下的建議:

1.  將你所在意的別人對你的看法記錄下來,然後嘗試著去做出不被別人的看法所影響的行動。

“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本身是一個意識層面的問題。

別人對你有看法,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你改變不瞭。你很在意別人的想法,這對於你的意識而言,也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短時間內可能沒辦法一時將其消除。

但是你可以控制的是你自己的行為和做法,你要做的就是,即便你的意識層面很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但你的行動層面依然能夠不受其影響。

比如說,小趙認為你紮丸子頭不好看。你以往的做法是就不紮丸子頭瞭。而你接下來要練習的就是繼續紮丸子頭。

我知道對你來說很難,但克服這個困難本身就是你成長的過程。你要做的本來就是要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而不是把這些困難和心理障礙和困難當成你不去做事情的理由。

你要記得,你不做某件事的理由隻有兩個:一個是你不想,一個是不可能完成。

困難不在這兩者之內,當你嘗試著克服一次這種不敢紮丸子頭的恐懼時,你就已經是在客服“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個問題瞭。

2. 嘗試著與別人起最少三次的沖突,並絕對的堅持你自己的決定,而不被別人說服。

我知道絕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個練習都會本能的抗拒而不會去做。

但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隻要是能做去嘗試這個練習的人,就一定能擺脫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的問題。

3. 嘗試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我沒有時間幫你!”

“如果你不能夠像一個朋友一樣尊重我,那我也沒有必要去尊重你。”

“在我小時候你們傷害瞭我很多,所以不要再繼續試圖控制我,我不要再去任由你們擺佈,今後我要過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你能夠多關註我,多陪陪我。”

“你要求我理解你,但為什麼你卻並沒有理解我?即便是我理解你,但你對我造成瞭傷害,我就有權利拒絕你。”

“別他媽的再對我評頭論足,我他媽想做什麼是我自己的事,和你們這幫傻X有個雞毛關系。”

“不!”

是不是有好多類似於這樣的話在你的心中憋瞭好久瞭?但每次總是非常難以把這些話說出口?

其實你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或者說最起碼的,你肯定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

你隻是難以拒絕,不敢拒絕,也不會拒絕罷瞭。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