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2 11:00:31
作者:金庸茶館-銀川公主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詩經·齊風·還》
《詩經》語言極其簡練,故往往可以作出多種解釋,甚至用“美”與“刺”兩種相反的角度來解釋都說得通。比如這篇《還》,歷代註解者多從“刺”的角度理解,認為是諷刺統治者遊戲射獵之作。
不過,若從“美”的角度來理解,則講述瞭一個英雄惜英雄的故事:兩位獵人,峱山偶遇,追狼逐獸間,相互佩服對方英雄瞭得,不自禁地大拇指一伸,稱贊彼此敏捷健壯。
我讀到這首詩,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瞭這樣一副場景:
那獵人提起鐵叉,哈哈大笑,轉過身來,向蕭峰雙手大拇指一翹,說瞭幾句話。蕭峰雖不懂他的言語,但瞧這神情,知道他是稱贊自己英雄瞭得,於是學著他樣,也是雙手大拇指一翹,說道:“英雄,英雄!”——《天龍八部·第二十六回 赤手屠熊搏虎》
這短短幾句詩,勾起瞭我重讀金庸的強烈欲望。
南北縱橫 傳奇人生
蕭峰此生,苦到極處,卻也傳奇到極處:
隨便一結拜就是大理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未來的大理皇帝;
誤殺阿朱、重傷阿紫後,當真是萬念俱灰,一不小心又結交瞭未來的金國開國皇帝;
隨便一結拜又是大遼皇帝;
群敵環伺、自謂必死之時,又冒出一個武功無往而不利的二弟、靈鷲宮宮主、逍遙派掌門、未來的西夏附馬;
……
蕭峰生於大遼,長於大宋,師承少林,執掌丐幫;南邊的大理皇帝、北邊的大遼皇帝、東北的女真首領,再加西北的西夏附馬,全是他兄弟;常人難得一見的重要人物,全部跟他談笑風生。
題外話,做人做到這份上,再不發生悲劇,那就成起點主頻意淫文瞭。
最令人贊嘆的是其結交過程,居然一點也不費時間,往往是一拍即合。喝一場酒,打一場獵,拼一場架,就成瞭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兄弟。
因為,蕭峰不但自己是英雄,更擁有一雙識英雄的巨眼,他能迅速感知到坦誠豪邁的氣場,能即刻分辨出重義輕生的波長——而隻要心性如此,他便當你是大丈夫、好漢子,至於武功高低、身份地位、國別派別,全不在意。任你是光有內力不會武功的書生,還是長得有點對不起觀眾的少林低輩僧人,任你是等待交換贖金的手下敗將,還是半點武功不會甚至連語言都不通的獵人,他通通傾心以待,深感不枉。
更加重要的是,蕭峰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氣量,他與人相交,永遠能迅速發現對方的優點,而大度接納其缺點,永遠能微笑寬恕對方的過錯,而深刻銘記其恩情。
氣量如山 胸懷如海
蕭峰此人,英雄到極處,遭際卻令人心疼到極處:
一直致力於抗遼大業,誰知抗的就是自己的祖國;
一直以為契丹人兇惡殘暴豬狗不如,誰知自己就是;
養父養母、授業恩師一日慘死,自己還成瞭“兇手”;
發誓不殺一個漢人,卻被逼殺瞭幾十條人命,包括丐幫奚長老;
關山萬裡,馬不停蹄,卻總是後人一步,所有人命又都被算在自己頭上;以為終於找到瞭仇人,卻是愛人生父,許約塞上的知心伴侶為此命喪己手;
阿朱怕他生無可戀,留下阿紫這個大包袱,雖然麻煩,卻總算是個念想,卻又被自己打成重傷,幾乎不治;
剛和義兄見面,便即身陷叛軍圍困的絕地;
在遼國安身立命,卻總是處於遼宋矛盾當中,所見所聞大違本心;
為救阿紫南來,再次陷入死地;
一切真相大白,大惡人卻是自己的老子;
……
如此重重打擊,換瞭一個普通人,已經不知道自盡過多少次瞭。但蕭峰竟然全部承受下來瞭,一直活到宋遼矛盾終於一觸即發的風口浪尖上,用這條英雄的性命換取數十年和平。
這是因為,蕭峰不但擁有舉世無雙的強健體魄,更具備如山如海的氣量胸襟,令人仰之彌高,探之彌深。
屬下反叛,他不計前嫌,自插四刀為之洗凈罪業;身世被揭,被逐出丐幫,他依舊孤身疾馳,救人於危難;遊坦之向他復仇,他輕輕放過……這些事,固然也令人敬佩不已,但大部分俠義之士也都能做到,還不足以體現出蕭峰的過人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