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神給我的——關於《王小文與悉達多》

2017-01-18 11:00:26

1

有哪對父母養育過一個抽動癥的孩子?很少。這有數字為證:孩子抽動的機率隻有0.2%。但就絕對數來說又很多,畢竟一千個孩子當中有會有一個出現抽動,中國孩子的數量我沒有去網上查過統計數據,但那一定很驚人。你去網上一搜就能知道,到處是父母揪心的求救。看著自己的孩子失控似的擠眉弄眼,那種痛楚隻有當過父母的人才能體會。

還有哪對父母養育過抽動癥多動癥強迫癥並發的孩子?那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但也未見得沒有。抽動癥、孤獨癥、多動癥,在這個國傢的兒童數量中大概有多少占比,大概沒有相關部門會有心思去統計。但是幾乎每所學校都有孩子有這些癥狀,這意味著孩子背後總有一對父母要為此尋找出路,要為此日夜焦慮。他們還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這些病甚至連產生的原因都不得而知,全中國的醫院(除去那莫名的偏方)幾乎都開出同樣的藥物,而這些藥物無一例外不僅有極強的副作用,而且無法根治孩子的病情。

最後一個問題是,有哪個人剛恰自己得瞭抑鬱癥,又得養育一個抽動癥多動癥強迫癥並發的孩子?

上天很眷顧我。我被這個比被雷劈中還少的機率給抽中瞭。

幾年前,我的孩子得到抽動癥,總是不知覺地側臉抽動。這幾年,我和妻子一直輾轉於各個兒童醫院,見識過各類醫生,神經內科的,腦部的,心理咨詢的,統感訓練的……他們得出的抽動原因都不一樣。我也給孩子吃過很多藥,抽動現象時好時壞。毫無理由的生氣,總是啃咬自己的手指,將手指扭曲得變瞭形,這些現象成瞭傢常便飯。

幾年的心路歷程,僅抑鬱已經不足與外人道,但還得想辦法與孩子的抽動作鬥爭。作為一個並不缺乏文化的人,我曾為瞭孩子吃素、早起祈禱,迷信地以為這樣做,上天就能良心發現,給予他健康——恐懼,這是多麼熟悉的詞眼。

我無數遍問自己,為什麼別人傢的孩子都那麼健康,我的孩子卻非得承受這樣的苦難?

這是一個多麼俗氣的問題。不管多俗氣,但凡每個傢庭的孩子身體不健康,就有父母會這樣默默地責問、哀求甚至恐嚇上天。

但現在,我知道答案瞭。

我的答案,沒有藏在上天的良心內,它就在這本書裡。

2

這本書是寫給我孩子的。不,它本質上是給我自己寫的。

我原本想過,不在網上連載,畢竟這些文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什麼價值,即使連載瞭,也肯定不會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去讀它。

我不在乎。隻要孩子喜歡就好,隻要自己能通過文字抓住真實的智慧就好。這些年,我一直是以這樣的方式和自己對話的。否則,恐怕我早已經被抑鬱吞噬。

但轉念一想,這樣似乎又有些不對。比如當初寫《請珍愛這樣的自己》時,從來沒有想過會收到許多人的反饋。許多人告訴我,看這本書就像看一面鏡子,甚至有部分讀者以為這本書“幫助”瞭他們。雖然這種“幫助”讓我感到很驚訝。我在寫作過程中根本不會顧及旁人,那隻是一種附加效應罷瞭。這很讓我慚愧。

假設有一個人和我一樣被上天抽中呢?假設他又剛好看到這本書呢?假設他會把這本書讀給孩子聽呢?哪怕沒有幫助,至少讓他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個運氣不好的王建平在吧?這算不算一種鼓舞?

這是我連載的初衷。

讓我驚喜的是,孩子真的很喜歡。每到周日,他都會主動讓我把最新的一章拿出來給他閱讀。那一刻,我隻覺得讓什麼點擊量訂閱量見鬼去吧,我在事實上已經成功瞭。我知道僅憑寫作斷不能治愈他的抽動,但知道瞭抽動背後的實質,我對表面的行為早已經不太在乎瞭。我隻知道,給孩子一點生活的勇氣,哪怕他隻能從書中汲取1%的愛意,也總不至於浪費瞭我的熱情——畢竟這是我第一次以父親的身份去寫的一本書。

孩子甚至說,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雷歐幻象(查理九世的作者)和王建平是他心目中最優秀的作傢。可憐的孩子,都不知道他老爸根本算不上作傢。

他還給這本書提瞭兩點希望,一是希望題目下面寫一句話:這本書獻給心裡有憂愁的孩子。二是希望結尾處王小文還是見不到爸爸(書中爸爸這一角色一開始就消失瞭)。

“為什麼呀?”我問。

“這樣讀者就會想著買你下本書瞭。”他一本正經地說。

可憐的孩子,他不知道老爸幾乎沒有讀者。

3

假如沒有抑鬱,我也許一輩子都隻是個怨天尤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