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6:15
我就跟姑媽說,老虎再兇也不會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媽聽瞭就開始撞墻,開始哭。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須要拜托女兒幫忙傢裡,然後一個男的竟然寫信來指責她。最後所有女人都來抱著她勸,說我根本看不懂,是亂看的,罵我。
後來教我寫信的伯伯回來瞭,看瞭信對大傢說,他受到招待很感謝,這一群人這麼誠懇,每個人都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疼愛,他也瞭解,不管怎樣,他都默默等待。沒有“虎毒亦不食子”。於是大傢都罵我,姑媽也罵我,說差點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見啊,我就哭著回傢。
有一天,我不曉得他是蓄意等我還是怎樣,他把我叫到一棵樹下,坐下來說你沒有看錯,但是要知道,話可以這樣講,也可以那樣講。他的意思是,你姑姑的 女兒會不會嫁給這個男的,誰也不知道;那個男的會不會等,誰也不知道,反正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這樣解釋就好瞭啊,你幹嘛要去講那個“虎毒亦不食 子”,讓你姑姑去撞墻,萬一死瞭不也是多死一個嗎?
那時候不覺得怎麼樣,長大瞭知道,那才是知識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如何奉獻,還知道傳承,還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把苦難轉化。除瞭他之外,我所受的教育,包括老師、教授,從來沒有跟我講過這樣的道理。
點評:現代西方人常常稱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因為他們是人類的基本價值的維護者。知識分子一方面根據這些基本價值來批判社會上不合理的現象,另一方面則努力推動這些基本價值的實現。康德對此有一個簡單的描述:“有勇氣在一切公共事務上運用理性”。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就是一切知識、理論的最終出路,也就是說,所有的知識都應該具有現實的意義,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要影響社會的運行,參與社會的實踐。 一個社會即使弊病叢生,危機四伏,但隻要良心還在,它就還有復原的可能,但如果缺少瞭良心的指引,那隻能在絕望中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