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9:32
A和B的發展還在繼續,但是我們可以隱約看到:A迷失瞭,而B在前進,如果繼續這樣下去,A就成為“薪水”的奴隸,B會大有所成(沒準還會靠遊戲發財)——即便是通過眾多成功人士的例子,我們也可以輕易預見到這一點。
其實不能怪A,從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就可以發現與社會的脫節: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圍繞各科學習成績的考核與比較就是主旋律,偏科都不是好現象,更何況“上網打遊戲”這樣不入流的興趣訴求。結果是,很多學生踏入社會才問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原來,幾十年的學習僅僅是滿足教育體系對分數的要求。原來忤逆教育體系的那些“壞學生”們,早已經將“興趣”作為“動機”,踏上瞭自己的成功之路。
所以,盡管我仍然相信“興趣”意味著“弱點”,但是將其作為“動機”,從而能為人的發展註入強大的主觀能動性——相對於這種巨大的回報,前面的風險當然是值得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