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小時天才理論是不是個偽命題?

2016-08-13 17:27:54

真是因緣際會,@易仁永澄也要把他對“1萬小時天才理論”的深度思考分享給大傢。

原文:再說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〇、本文引言

今年九月份,我在整理讀書筆記的時候,寫瞭一篇名叫《機密檔案:如何變成天才》的博客,本來是我自己的一篇感受,後來仿佛成瞭一個號召,很多朋友都給我發來郵件問我究竟應該怎麼開展10000小時的訓練,並且也有很多朋友讀完這篇博客後堅信,隻要堅持瞭精深訓練10000小時,一定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頂級人物。

最近,我在侯哥的博客上又看到瞭關於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討論博文《向生命申請10000小時——讀<10000小時天才理論>記》,作為一個喜歡實踐的人,當再次看到這個理論,我就想到瞭我從九月份到今天以來一直在迷惑的一個問題:我要開展什麼樣的10000小時訓練呢?當時,我就沒有太明確的目標,不過我還是總結瞭一下自己的想法,於是在博客裡寫到:

1.不要選擇工作領域內的,天天做工作,會煩的;再者,我說的是工作,不是事業,工作總有一天會不做瞭,但是精深練習不能停,所以考慮長遠還是別選擇工作的好!

2.找一個榜樣,看看榜樣是怎麼做的,然後跟他設置一樣的目標,跟他做一樣的精深練習就好瞭。

3.如果沒有榜樣,我建議就先把讀書作為精深訓練的事項,每天堅持讀書、思考、寫作,不用太久,小半年目標就找到瞭,那時,即養成瞭讀寫的好習慣,又找到瞭人生的方向,多開心!

其實,這解決不瞭我的問題,兩個月以來,我想各種辦法確定自己的努力目標,甚至為瞭這個問題,我甚至在幸福進化俱樂部的線下活動中開展瞭一次討論,雖然我們討論的是計劃的制定,可是我一直在想:究竟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開展什麼樣的一萬小時訓練呢?

後來,我忽然有個疑惑: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不是個偽命題?於是有瞭本文的討論。

一、 假設它是個偽命題

我在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很忐忑的,這個給我力量的一萬小時理論,如果我否認它,那麼會帶來什麼呢?誰知道呢,試試看!

我之所以假設“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個假命題,就是因為它缺乏沒有現實給與支撐。

(一)無法很快看到結果

根據理論,如果我想在某個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中成為大師,那麼我需要從現在開始起,每天練習2小時47分鐘,然後堅持十年!比如說我想成為一個著名的鋼琴傢,那麼我現在開始就確保我的訓練時間和質量(采用精深訓練的方式),堅持十年就可以進入頂尖的那個領域中去。

感謝批判性思維方式讓我對曾經我深信不疑的觀點重新判斷,曾經我認為這是個好消息,我隻要去練習就好瞭,但是,現在我卻在想,誰能這樣去做1萬小時呢?自從我開始堅持習慣養成活動開始,包括每日時間開銷、扇貝打卡、早睡早起、讀書、鍛煉身體等等的習慣養成活動,都有暫停、中斷、反復的情況,十年對於任何一個人都太長瞭,當下的世界五彩紛呈,而像阿甘和郭靖這樣的呆瓜已經越來越少瞭,如何堅持呢?

有個朋友又想瞭個辦法,既然每天2小時47分鐘需要十年,那麼如果每天我來執行三倍時間的精深訓練,大約是8小時21分鐘左右,那麼豈不是三年就可以成為天才嘛,但是書中早就幫著把這個bug打瞭補丁,書中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一個人每天可以進行精深訓練的時長是受限的,每天可以進行的精深訓練是封頂的!並且還告訴我們,越是高手,其實每天可以進行的精深訓練的時間越短,因為那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所以,想要瘋狂進行精深訓練是不靠譜的,隻會走火入魔!但是更可怕的是,三本書裡面都沒有告訴我怎麼樣提高自控和意志力,僅僅讓人去堅持就好瞭。當然,現在有《少有人走的路》、《自制力》、《意志力》等等的書讓我們可以自我提高意志力,可是這個理論仿佛就是個圈套,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能夠驗證的啊!如果我們成功瞭,那是因為這個理論的功勞,而如果我們堅持瞭十年,卻失敗瞭,那我們會給自己找來理由,比如說激情不夠、沒有伯樂等等。

所以,因為邏輯上的漏洞,讓我沒有辦法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推斷這個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就好像小時候我跟比我小的小朋友一起玩,我發明瞭一招無敵招數在小朋友裡面成為孩子王:我輕輕拍一下小朋友,然後跟他說:“你一百年後就會死去,這就是我的拳法的厲害之處!”,當時他們都會瞎哭瞭,然後我再用一招幫他們解毒,並告訴他們,如果不聽話,我就會再拍一掌下去。那麼,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會不會就像我的無敵招數呢,而之前的我,是不是就是“小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