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小時天才理論是不是個偽命題?

2016-08-13 17:27:54

其實這個問題也必須好好討論一下,因為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要求人們不斷進入學習區去訓練,這就代表著層次的不斷提升,這不就是永錫和草根老師跟我說的求道的過程嘛,如果我僅僅停留在基礎層次,而不是不斷往上提升,那麼練習一萬小時不僅沒有好處,更多的是危害!那麼,究竟如何不斷的提高層次,書中又沒有給出答案!這就好像我前幾天處理過的一個項目:鋰離子動力電池。

本地有傢企業生產固態電解質鋰離子動力電池,很厲害,我們都在支持它的發展。可是後來才知道,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人手裡,不管我們怎麼做新類型的產品,都要給國外付錢!而國外呢,卻不斷的研發新技術、制定新標準,再賣給我們。

看似我們的自由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實際上,層次沒有上去,反而別人落的很遠,成為別人的加工廠。

那麼,到底怎麼樣去提升層次,不斷求道呢?這個理論不管也不說!

(四)本部分總結

所以,這個理論雖然讓我很有動力,但是它的結果很難證明、它的領域並不普適、它的系統性也沒有那麼強大,所以,我覺得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很有可能隻是一個勵志故事! (就像《貨幣戰爭》一樣,一個羅斯柴爾德將地球抓在手裡,可是它僅僅是個故事!)它激勵著讀者去堅持努力,至於努力之後能不能成功,如何確保成功,就不是它所關註的。反正在它的理論體系中,隻要堅持就可以成長(誒,成長也是我所關註的,所以我無比推崇這個理論吧~),而隻要人成長瞭,那這個理論就成立瞭!

但是邏輯上來說,堅持就能成長,並不是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帶來的功勞,所以,它很有可能是個偽命題!

二、如何更好利用該理論為自己服務

勵志故事一定有其價值和意義所在。這個理論之所以突出指出10000小時,就是告訴讀者,成長需要時間、需要積累!作為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積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不能速成、不可跨越!所以,這幾本書的意義就很明確瞭:

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某個領域中成為達人、高手;

它又告訴我們很多達人和高手不是一蹴而就的;

模仿是成長的最好方式。

這簡直就是最簡單的邏輯三段論嘛:普通人隻有堅持才有可能成為達人或者高手!一萬小時究竟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呢?其實,它僅僅是個條件,頂多是個重要條件而已!(我不僅為我學理工科感到自豪,可以如此判斷!)

好瞭,神話被破解瞭,這個理論就是為自己鼓勵打氣的,我們可以借鑒它,可以用來勵志,但是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能因為迷信而固執在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中,那就錯瞭!

三、如何選擇一個精深訓練的領域

不要因為神話的破滅而感到頹廢無奈,其實這個理論的意義遠沒有結束!既然這個理論是關於積累的,那麼還可以繼續從積累上做文章。

這就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究竟應該在哪個領域中堅持10000小時的精深訓練呢?就可以從積累上找到答案!選擇一個自己有積累的領域持續做下去!人與人之間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的真正獨特的價值其實就是體現在他的過去的各種積累的總和,既然如此,在選擇精深訓練的領域時候就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去做:

平心靜氣,對自己過去進行總結,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自我評估(原來蘇格拉底的“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這句話的意義體現在這裡啊!);

理順自己積累最深或者比較深的能力;

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結合自己的人生願景和價值觀;

相互結合並確定領域去精深練習(10000小時-以前積累的時間)的時長吧!

我寫到這裡才發現,這不是最簡單的目標確定方法嘛,我還要囉嗦地說一遍。有的人還是會問:“我的人生願景和價值觀還沒有找到該怎麼辦呢?”那麼,就去看本文開頭第三段縮進的那三點(天啊,我的這篇博客簡直是個圈,說來說去,又繞回去瞭。無所謂瞭,自己提升瞭就好瞭!),隻是,別把時間耽誤在選擇上就好瞭,莎士比亞說過:“本來無理的事情,隻要大膽嘗試,往往能夠成功”,別再等待,開始吧!

如果本文看不懂,請跳轉到《機密檔案:如何變成天才》做功課,或者閱讀《異類》、《哪來的天才》、《一萬小時天才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