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7:54
(二)是否在任何領域中都適用
書中列舉瞭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在各種球類冠軍、小提琴、音樂傢、作曲傢、國際象棋等等;而我在9月10日中央電視臺上看瞭一個“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儀式”節目,其中有個足球教練肖山,帶領海口的一群女孩子從名不見經傳成為冠軍球隊【視頻:http://news.cntv.cn/china/20120816/101595.shtml】,仿佛都在告訴我:“別質疑,你看,沒有問題的!”雖然,這些領域有體力也有腦力型的,但是是否包含瞭所有的領域?如果不包括所有領域,那麼說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至少不是一條普適性的理論。
從我的工作經驗中我看到瞭幾個例子,都說明瞭這不是條普適性的理論:
1.教師。我曾經當過教師,我記得我們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我聽過一堂廣院廣告學院一個極其年輕的博士後老師的一堂50分鐘的課,在這節課中,我全場無尿點,這種頂尖層次能否經過精深訓練十年後達到呢?雖然我離開瞭教師崗位,但是,至少, 我認識很多教書教過數十年,但是依然很普通的老師。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袁騰飛、羅永浩等等的。(當然,不排除普通老師僅僅停留在舒適區,而不進入學習區學習的可能,這通常也是最常見的可能)
2.領導。這件事情就更可怕瞭,體制內的事情,我作為個人博客還是少說為妙,我可以用美國來類比一下,美國有那麼多公職人員,有人幹瞭一輩子,也不見得他能成為下一個奧巴馬啊!在美國都是這樣,更何況是天朝~
3.科學傢。好像每個孩子都有過科學傢的夢,我也一樣,曾經某段時間也想當科學傢,誒,可惜我學瞭工科,又轉投應用層的多媒體使用領域~可是,很多學理科的,為科學奮鬥數十年的,也不是一個著名的科研人才,更別說是科學傢瞭……
4.名人。這個地球上,有85%的人夢想著成為名人,可是,說實話,真正的名人,連1.5%的比重都不到。另外,堅持成名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名人嘛?
越說越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意思瞭,我其實不想一棒子打死這個理論,隻是我覺得,確實有太多領域中,隻是堅持一萬小時,甚至是隻是堅持一萬小時的精深訓練,或者是滿足瞭所有條件(精深、激情、伯樂)還是不行的。尤其是各種莫名其妙的領域:我想打破各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等等,存在著明顯的不可執行性。
那麼,現在就是這個問題瞭,它究竟適用在哪些領域呢?很可惜,書中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我僅僅能夠推測:體育、音樂這些書中提到的領域中可能可行吧。
(三)是不是什麼領域都要訓練一萬小時呢?
這個問題需要好好討論一下!說之前,貼一段文字: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傢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歐陽修的這個故事,非常生動形象, 仿佛可以看到當時主人公的每一個表情。作為一則寓言小故事,這是很勵志的,告訴我們要堅持!我在剛知道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時候,我也總是把“無他,唯手熟爾”這句話掛在嘴上,每次說出來,感覺都很帥氣。可是後來我又看瞭一個故事,大約是這樣的:
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後,他下瞭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隻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傢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幾。雖然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傢也隻能搖頭嘆息。
一位聰明的仆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什麼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何不隻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瞭很驚訝,但也當下領悟,於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這個建議。
讓路都鋪上牛皮很難,但是穿上皮鞋卻很容易!賣油翁的演出確實很帥氣,但是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除瞭可供觀賞之外別無意義(我不否認賣 油翁故事的教育意義),所以,陳康肅才是高手,因為他當時就懂瞭,所以隻是“笑而遣之”,隻不過後世的解讀更多的放在賣油翁身上瞭。如果我是賣油翁,我會更加考慮方法和效率,找個漏鬥即可,讓油自然地下漏,剩下的時間跟高手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