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34:00
文/徐恩惠
上瞭大學後漸漸地養成瞭一個小習慣,每天晚上熄燈之後,總要花點時間翻幾頁書,這樣自己才比較容易入睡。之前看瞭《達芬奇秘密》,哇塞!好看!整個人的思緒就完全是在跟著劇情走,這是我第二次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我的第一次給瞭《明朝那些事兒》)。吼吼,那種感覺可比看教科書爽多瞭。於是乎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瞭。
大概幾星期前,我把《圍城》放在瞭我的枕頭邊。可是一直到前些天才終於把她送回瞭她的老傢,因為之前這段時間吧,由於種種的各種復雜的說不清的原因(可能稍微懶瞭一懶:(),所以就隻是那麼幾頁幾頁地翻著,不過終於還是斷斷續續地看完瞭。關於《圍城》我一直有點沒有想通——就是為什麼書名叫《圍城》呢?但是又想不出如果她不叫《圍城》又該叫什麼呢?我把這一神奇的現象總結成瞭一句話——這就是著名作傢與不知名D絲之間的區別。
那現在就讓我順著自己的讀書記憶,往下“瞎”寫......
看完瞭《圍城》,一個初步的感覺是——這書描寫的是戰亂時代的一群中國文藝富二代書生的各種文藝小康生活,沒有粗辱的言語,沒有過激的行為,也沒有生活的逼迫(中間去三閭大學的路上稍有,但是和廣大勞動人民比起來,我覺得那根本就是享受),他們雖算不上當時的上層人物,但是不愁吃穿的他們的確是演繹出瞭一段豐富多彩的生活,這生活課很豐富,它涵括瞭,人性的各種弱點,社會的種種醜惡。讀著書的時候,又會時不時的崇拜一下錢鐘書老師,用這樣風趣的語言和辛辣的筆調,描繪瞭這一群知識分子在抗戰年代的彷徨和空虛,以及各種新思想和封建老思想的交織,字字句句都值得推敲!對於錢老先生的天才行為,而我卻隻有看的份。我還是想借之前我已經總結過的那句話再總結一下。
文章的開始是從這群富二代留洋回來開始的。因為有“未婚娘傢”的資助的文藝青年方鴻漸(暫稱他文藝)應該是當中的主線吧。我覺得他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富二代,傢裡不窮,不是很熱愛學習,至少在國外是這樣的,用錢買瞭一個假文憑(始祖啊!),總算是順利“畢業”瞭。俗話說:大傢閨秀總是喜歡那些帶有那麼一點點狡猾的“壞”男人。這裡也是這樣,書中同是留洋生的蘇文紈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傢閨秀,雖然她在船上那樣熱烈的傳情(這到是有點新思想的意思),但是方鴻漸就是看不上她,我想這跟她的迂腐和自傲有些關系吧,的確我看蘇文紈也有一點不爽!這女人有點自以為是,老是高高在上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就是:有心計,很勢利。到後來她的表現也很好的印證瞭這一點,失去那一點點僅有的文藝,一下子就釋放瞭她心中積蓄已久的勢利和愛炫耀的惡劣品質。
留洋回來之後,方鴻漸明白瞭那船上的虛假感情,當然他也沒有多想什麼,反正他不吃虧。之後就是一段復雜的感情經歷,方鴻漸喜歡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蘇文紈喜歡方鴻漸,趙辛楣喜歡蘇文紈(很愛的那種)。唐曉芙是一個沒有多少社會閱歷的人,所以她應該還保持瞭不少少女的天真,這一點方鴻漸很喜歡。這裡也不得不提一提方鴻漸的“未婚娘傢”,他們對方鴻漸也真是“好”!希望他與蘇文紈能夠走到一起,但是我敢說這絕對不是真正的為方鴻漸著想,因為蘇文紈的傢境一點都不差,你懂的。就這樣復雜的感情關系,擦出瞭不少的火花,在幾次年輕人的宴會上的互相鬥嘴更是一大精彩之處啊!同時也不得不佩服錢老,就那麼一段段的小故事,就讓我們看到瞭知識分子式的勾心鬥角,雖然沒有行為上的摩擦,但是嘴上卻誰也不饒誰,字字句句都展現瞭中華民族的的魁寶——漢字的無限魅力。
最後的這個感情結局也是值得我們仔細推敲的,說不上來是好是壞,隻是覺得這結局是那樣的合乎常理,接受起來是那麼的容易。最後方鴻漸因為大膽追求真愛,被“未婚娘傢”拋棄,和唐曉芙也因為一個電話的誤會,就這樣錯過(算是吧?我的理解),然後決定去湖南的三閭大學任“教授”(之後證實是副的),趙辛楣呢,苦命娃,最後也和方鴻漸去瞭三閭大學,也許是因為最後誰都沒有得到蘇文紈吧,倆人彼此敞開心扉,成瞭最要好的朋友。對於此現象本人還是想用一句小小的話總結一下——緣分吶!
路上又多瞭幾個人,最初還是很喜歡孫柔嘉的,其實到後面也不是很討厭,我覺得那真的是生活的無奈,世俗的壓力,社會的規矩導致瞭他們的不快樂。不能說他倆誰對誰錯,我覺得他倆都沒錯,隻是由於種種因素,誤會越積越深吧。反正我看著挺惋惜的,在此深嘆一聲:哎......。再小總結一下:造化弄人啊!在不知道如何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這話是萬能鑰匙,你有木有覺得啊?元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