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37:48
加上盜版猖獗,免費電子書的面世無疑也搶走瞭作傢們的口糧,現在購買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而作傢的收入往往與稿費,版稅分成有關,在廣西漓江,我遇見瞭個巴黎的人文作傢,她說在巴黎有很多像她這樣周遊世界,每個月隻寫1,2篇稿子的作傢,大部分時候他們不是在寫,而是在想,在思考,因為一篇文章,思想才是生命力,可在中國的起點,榕樹下,晉江,紅袖,包括現今的豆瓣,天涯舞文弄墨,有思想的文章卻越來越遺珠難尋。
這是一個懂寫作的人礙於現實,隻能當碼字工人,不懂寫作的人靠著權錢,管理思想和作品的荒謬年代,諾貝爾文學獎,芥川龍之介文學獎,中國人要拿到,得需要多少年呢?
但我還是中意甘肅的一個作傢朋友和我說的一句話:作傢終究是要肆意而為的。恣意地,肆無忌憚地去寫自己,就好。
【歷史的鏡子】
今天你寫的每一篇文字,都會變成歷史的鏡子,還原這個時代的真實面目和人心的變遷歷程,也許你寫的一篇文,並不能保護一個好人,但會阻止一個壞人的產生。就像佛語的一個謁子,弟子問佛祖:你為何要赤腳淌入泥沼,去救一條條幹渴死的魚呢?魚這麼多,憑你一己之力並不能幫助什麼。佛捧起一條魚,小心翼翼地捧進一旁的泉水裡:這條魚在意,這條魚也在意……
好的作者猶如好的政府,一個好的作者,一定是社會公民,而隻有我們每個人,都不再覺得“公民”這詞高不可攀,社會才有序,才能公平、公正與公開。唱衰中國論和誇大中國風的論調都有失偏頗。
作傢就是法官,也是被囚禁的犯人,自由、民主、法制、尊嚴、從來都不離國人太遠,不是人民不需要民主,而是少部分的一些人不想要人民民主,統治一群愚昧而聽話的人比統治一個有思想有主見懂革新的人要難,近一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隻要小部分的人覺醒瞭,就是一個破翁王朝的分崩離析的前奏,看一百本書,並做一百本書的筆記是容易的,但要提煉一句對己對民有益的真知灼見是難的,有人會指責你們說話刺耳,甚至用高官厚祿來誘惑你,你要學會取舍,學會在這個特殊的時代,圓滑的避開脅迫和生命危險,但不要變得狡詐,要清醒,清醒地寫字,更不要害怕歪曲和掩蓋,時間會還你一個公平。
文化人不要把我們的人民想的這麼笨,他們是聰敏的,他們也一直承載著復雜的歷史政治糾葛。我挺敬佩薑文,也更佩服願意把“槍在手,跟我走”放映到屏幕上的公務員,人性有其陰險及復雜性,也有善良,勇敢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性,我在政府工作過1年半,很多舉措確實為民著想,而為何悲劇發作,把好事變成瞭壞事,是哪個環節出瞭問題,作者要考慮這個問題。
好的作者要常常問下:為什麼?為什麼這個事情會發生?為什麼偏偏發生到這麼一群人身上?為什麼要這麼解決?為什麼會造成矛盾?在中國也有一小部分的作者,為瞭金錢成為瞭西方唱衰中國的棋子,我是親身接觸過的,作為成熟的成年人,要理性的看待我們的周遭,感性的對待人民疾苦。
請記得,你的文字,會遭到時代的檢驗,所以不要讓生者無言以對,逝者不能瞑目。
在二十一世紀的上半葉,出現瞭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的文化人又都集體的湧入瞭集體主義的甬道裡,在中國,數以萬計的被稱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也湧進瞭公務員的奪取大軍,滿城皆是公務熱,這是很好的現象,因為我們的年輕人開始關註政治,也有瞭政治話語權,這是很好的開端。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當公務員。你們要問問自己。
這不是最好的時代,因為依舊有吃不飽的人民,這也不是最差的時代,因為依舊有豪擲鋪張的浪漫風潮層次不窮。但這個時代應該怎麼走下去?20年後,當我們的爺爺,爸爸都相繼老去,他們該怎樣安放?我們的後人,00後,10後,他們該得到怎樣的庇佑?靠的是你,是我,是每一個有良心的文化人。
點評:如果說這篇文章是給眾寫作者的代言,我想是恰當的。作為一個喜愛閱讀的人,我很喜歡讀寫作者寫的自身經歷和創作感言,這是一種奇妙的心路,就像喬治·奧威爾在《我為什麼要寫作》裡那麼清晰、全面、中肯地回答 why I write 這個問題,他總結瞭寫作的四大動機,其實也可以作為讀書的四大目的:
一.純粹的自我中心。希望顯得聰明,為大傢談論,死後留名,向那些在你童年時候冷落你的大人出口氣,等等,等等,硬說這不是動機而且不是一個強烈的動機純屬自欺欺人。作傢同科學傢藝術傢政治傢律師軍人成功的商傢--總而言之,人類全部上層精華--都有這種特性。而廣大的人類大眾卻不是這麼強烈的自私。他們在大約三十歲以後就放棄瞭個人抱負--說真的,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幾乎根本放棄瞭自己是個個人的意識--主要是為別人而活著,或者幹脆就是被單調無為的生活重軛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也有少數有才華有個性的人決心要過自己的生活到底,作傢就屬於這一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