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0:12
兩篇自省的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不講理?
(文/風青楊)
中國人最講理向來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說“錢財如糞土”又說“仁義值千金”,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說“大丈夫寧死不屈”又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同樣是“留青山”的做法,支持的人可以找到贊美的依據是“忍辱負重”,反對的人也可以找到唾罵的依據是“茍且偷生”,這就是中國人的邏輯。中國人真的太“靈活”瞭,怪不得曾仕強說“中國人怎麼說怎麼有理”。
中國人不講道理,有時還因為無法講理。比如,某些政府部門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講法制;你和他講法制,他和你講政治……權力部門可以隨便為各種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事件,隨便找些五花八門的讓人看起來很好笑的借口。什麼戴套不算強奸,什麼吐瞭就不算酒駕等等“邏輯”。如果你要說中國人不講道理,可古代既有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現代又有八榮八恥,怎麼會不講道理呢?
一,中國人的錯誤邏輯
對於中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黑格爾說,邏輯在中國就玩不轉瞭。舉個例子,當小孩有一次被陌生人欺騙瞭,於是我們就認為凡是陌生人都是壞蛋,要小孩以後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網絡上經常出現一些五毛們,一看到有人贊揚美國,或者有人贊成移民到國外,就喊出瞭他們自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論證“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傢貧。”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瞭,都有點數不過來。
中國式邏輯還有一種“辯證”式的邏輯,譬如說,專制社會固然是不好的,但是民主社會也不見得都好。既然都有優點都有缺點,那麼就沒有好壞之分瞭。這種思維在中國很普遍,但其實是不分輕重不分主次的攪混水。這種人的嘴上經常掛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因而什麼都無所謂。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因而就可以不公平。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義,因而就可以不正義。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等,因而就不必要求平等。既然沒有絕對的真理,所以,明辨是非就成瞭偽命題等等。
但凡講理就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不能因為利益而改變道理。譬如說,我們不能因為愛國,就認為凡是替國傢說話的,就是愛國。否則,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但是因為可能對國傢聲譽造成消極影響,就成瞭道德的敗類。那樣的話,雨果先生當年憤怒譴責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行為,甚至痛罵自己的同胞是強盜,豈不成瞭民族的叛徒?
二,中國人擅罵
不講邏輯讓公共領域的爭論,多自立場開始,以人身攻擊結束,最後演變成雙方的“對罵”。所以年初的方韓之爭,人們大多因為支持而支持,因為反對而反對。當講理講不過,打又不敢打的時候,對不同觀點的批駁最後往往會演變成政治上、道德上的攻擊,以及人身的辱罵。一切似乎永遠無真相無關。
中國人擅罵,罵人語言之豐富多彩、酣暢淋漓,罵人傳統之歷史悠久、根深蒂固,絕對是世界之最。特別是中國人罵中國人的時候,往往比罵外國人更有勁、更興奮、更毒辣。甚至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也是中國人窩裡鬥光榮傳統的最精彩的註角。這讓我不由得想起瞭袁崇煥,那個被凌遲處死、血肉被百姓分食的將軍,這個愛國者的死,也曾經大快人心。
很多人動不動就罵人傢是漢奸、賣國賊,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從深層次的心理來看,這種人是希望借助政治力量幫助自己獲得論辯的勝利,足以稱得上是卑鄙。文革遺風,不減當年。而心理上來看,罵人無疑是一種精神勝利法。罵別人是傻B、白癡,似乎自己就成瞭先知與天才,精神上便感到瞭快樂。在語言上搞瞭別人的媽,那別人就成瞭他的兒子,他在精神上便勝利瞭。
三,中國人心中隻有權威,沒有真理
中國人搞學問,首先問的不是真理,而是問的誰是權威,首先是政治權力的權威,其次是傢庭之中親情的權威,再其次是“文化”的權威。因為不會邏輯思維,我們便成瞭“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敢信,什麼都敢說”的民族。這種錯誤的邏輯曾把人類帶入戰爭或苦難的深淵,特別是一個國傢領袖不講道的時候。比如,希特勒的講話中,90%都是論斷,但講理的過程不到10%!十年文革中亦也是如此: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社會主義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從來也沒人告訴我,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為什麼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