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氣象,是用什麼煉成的?

2016-08-13 17:47:12

而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雖也仕途不順,卻一生悠遊天下,亦能自得其樂,風流高雅。遠非後世被迫歸隱,或者入仕無門淪落街頭的窮困潦倒所能比擬。反觀當下的所謂“隱士”,多是被現實逼入絕境,想“隱”亦無處可隱。

15、文豪輩出:創造文學鼎盛時代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文學史上一個輝煌耀眼的巔峰。唐代文學可謂百花齊放,詩歌、散文、小說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同時還興起瞭詞和變文這兩種文學形式。

唐代是一個詩歌大普及的時代,不僅詩歌的數量多,作傢多,而且詩人隊伍的構成也很廣泛,上自帝王將相、王公大臣,下及緇流羽客、童子婦人,都對詩歌十分愛好,並喜創作詩歌,所以胡應麟說:“其人,則帝王將相,朝士佈衣、童子、婦人、緇流、羽客靡弗預矣。”以帝王而言,唐代的帝王大多能詩,著名的如太宗李世民、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德宗李適、宣宗李忱、昭宗李曄等。其中存詩一卷就有四帝。後妃則有武則天、徐賢妃、楊貴妃等。以童子而言,唐詩中早慧能詩者頗多,如駱賓王、楊炯、杜甫、徐惠、繆氏子、劉晏、林傑等。緇流羽客中有寒山、拾德、皎然、貫休、齊己、吳筠、陸羽等。婦人則有魚玄機、薛濤、李冶等。唐詩在當時以種種方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白居易曾說他的詩被人“繕寫模勒,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說明當時人們對詩歌的普遍喜愛。不僅如此,唐詩還影響到瞭世界其他地方。宣宗李枕在白居易死後所寫的《吊白居易》詩中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居易名,造化天子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愴然。”

當代詩人餘光中這樣贊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個贊語是貼切的。一千多年後,以文化人身份進入官場的龍應臺,說出這樣一段話:一個社會要有一定的素質和成熟度,才能允許純潔的文人進入體制裡頭。唐朝的太多詩人都有入仕的經歷。唐朝的官文上,傳遞著光耀千祖的名字,和光耀千祖的詩篇,散文,書法,那是盛世大唐最“奢侈”的現象。

二、盛世成因總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