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7:12
“黃四娘傢花滿蹊,千枝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蹄”(杜甫《江畔尋花四絕句之一》)“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尋人不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韓弘《寒食》)這些畫面,展現的是優遊性情的美的人,美的畫。隻有真正的和諧社會,才會有這動人的畫面。
因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心情愉悅,環境輕松,唐代婦女才註重美,廣泛地使用各種化妝品,興起一次次“時世妝”;才會盡情地欣賞音樂,舞蹈,百戲雜耍,使世俗生活充滿瞭豐富多彩的內容,充滿瞭人生的樂趣。那種優遊,閑適的生活,不是醉生夢死,而是一種心靈的忘我境界,一種空前的解脫。
“新豐美酒鬥十千,長安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垂楊高樓邊”(王維《少年行》之二)。“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該是怎樣心情的寫照?
11、貪污很少:皇帝率先垂范,官員各安本分
中國官場的貪污病菌是無孔不入的,以至占絕大多數的國人都認定貪污是人類社會的不治之癥,隻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瞭貪污。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貪污很少的王朝,這也許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稱導的政績。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范,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瞭歷史上的最低點。
尢為可貴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明王朝的朱元璋對貪污的處罰最為嚴酷,貪官一律處以剝皮的慘刑,可明王朝的貪官之多在歷史上仍屬罕見。可見防范貪污主要取決於一套科學修明的政治體制,光靠事後的打擊隻能取效於一時,不能從根子上鏟除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
12、窮官常見:官員大多清貧而自律
唐太宗提倡節約,而唐朝的官員們居然照做瞭。
唐朝的戶部尚書戴胄,住房簡陋,連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沒有;尚書右仆射溫彥博傢裡沒有正屋,死後隻好把棺材停放在廂房裡。
唐朝的中央政府秘書長岑文本,傢裡的住房矮小潮濕,連蚊帳都沒有。有人勸他置辦產業,他說:我本來就是一個平民百姓,靠著讀瞭幾天書,坐到今天的位子上,拿國傢的薪水,我都擔心拿得太多瞭,還置辦什麼產業呢?
宰相魏征傢業沒有正房。魏征有一次生病時,唐太宗正在建一座小殿。看到魏征住宅簡陋,太宗就把自己蓋小殿的材料,讓給魏征蓋瞭正房。
唐朝的君臣真夠寒酸的,但這份寒酸,成就瞭大唐盛世最恢弘的氣度。
13、百姓生活富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資治通鑒》有一段原文:“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描寫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時期的社會情況:皇上與群臣討論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酷的法律來制止。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瞭。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瞭,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後,過瞭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瞭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4、人生選擇多樣:不求功名也可逍遙自在
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
生在“開元全盛日”的孟浩然,三番兩次朋友伸過援引的手來,都被拒絕,甚至最後和本州采訪使韓朝宗約好瞭一同入京,到頭還是喝得酩酊大醉,讓韓公等煩瞭,一賭氣獨自走瞭。正如當時許多有隱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隱居而隱居,為著一個浪漫的理想,為著對古人的一個神聖的默契而隱居。他這般的隱居,卻並不淒苦,反倒生活得頗為滋潤,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