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78)陪伴

2016-08-13 17:51:13

思辨:

    女人的老去,從她著急嫁人開始。一直對發型不滿意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死都不肯承認這是臉的問題。一知識分子對農民說:你們知道嗎,農民之所以這麼窮,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沒有實行兩黨制。農民說:去你媽的,一個我們都養不起,還他媽想搞兩個。有時,成功隻差一步,你放棄瞭。有時,早該放棄的,你卻異常執著。這個世界誘惑太多,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擊,最後一事無成。能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這麼簡單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公平可言。偏轉一下你的航向,逆風就會成為順風。刻苦努力,堅持不懈,最終耀眼的太陽就會跑到你的身後。你生活的起點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最後你抵達瞭哪裡。——彼得·巴菲特16歲我到西藏阿裡當兵,整整11年面對蒼茫大地,我反覆地質疑生命意義何在,條件的惡劣也讓我有輕生的念頭,但每次仰望星空,捏捏自己完好無損的身體, 我明白,在逆境中堅持下來,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出路,你還是你,隻要精神不垮,那麼身體是可以跟隨你前進的。——畢淑敏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泰戈爾星星之火與“自不量力”完全是兩回事的,前者能意識到自己力量的微弱,所以他能將之置身於草原之中,方能團結其他力量,呈燎原之勢;而後者完全不知自己力量之小,就準備一意孤行欲破堅冰。“蚍蜉撼樹,螳臂當車”真的隻是一個詞兒,絕無偏頗之意,凡事都有兩面,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能從中悟出不一樣的道理,這些道理本沒錯,然而我們卻是忽視瞭這個詞的本意,這是沒有必要的。——韋磊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正是一個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勝的靈魂的人的標志。——奧勒留《沉思錄》

心理:

    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魯迅“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7姑娘別跟自己愛的人較勁,你擰不過自己。——@Aki《社會動物》提到的心理實驗:把中年男人的大腦電波圖形作對比,發現他們在看恐怖電影時,與向別人描述他們的妻子時,兩種狀態下的腦電波圖形一致。作者佈魯克斯在其後加瞭一句"我很理解這種感受" ——@梁冬有時,當我們被傷害時,我們並不知自己也在傷害對方。有人尖刻的嘲諷你,你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的鄙視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厲害。有人對你冷漠,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上帝對我是不公平的,他為我關閉一扇門,還在外面貼上瞭封條。——@李鐵根一個人隻要真正領略瞭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做作。——周國平《妞妞》人與人接壤,能述說的僅是片面辰光,一兩樁人情世故而已。能說的,都不是最深的孤獨。——簡媜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孟德斯鳩熱鬧有兩種,一種是充實和豐富,一種是雞飛狗跳。蒼白也有兩種,一種對能量的珍惜與節約,一種是荒涼與空洞。——劉瑜

教育:

    從三維的叢林到二維的草原再到公司和傢的兩點一線,我們不是為瞭變成最後的宅點,而是為瞭找到那個身心安全和探索的平衡點。小宅宅於室,大宅宅於野,上萬維網,走萬裡路才是“道法自然”。——0.618【龍應臺:不相信歷史 】 曾經相信過歷史,後來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後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後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一定得正,隻是累積漸 進的扭曲變形。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為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勝利的。姚明:在NBA,每個球隊旁邊都有個祈禱室,我每次都想去看看是怎麼回事,但一次都沒有進去過。開賽之前(我也)會在板凳上坐一會兒,也希望能夠想點什麼,但腦子一片空白。可能是我們小時候的唯物主義太深入人心瞭,我希望能夠有點信仰,但現在還沒夠得上。一個人如果都30歲瞭,還到處請教別人我該如何發展?其實不是一種謙卑,而是一種無奈。一個到瞭30歲都從來都不驕傲的人其實心底都憋著深深的壞,我挺怕這種人。在30歲的時候,你當然需要別人的幫助,但你也應該有能力幫助別人,而不是還在苦苦追問自己的路。——秋葉:30歲後我,算是能夠管住自己的那類人吧。充滿好奇但是也嚴守邊界,有些人、事與物,不越雷池半步。我掌握瞭強大的工具,可以瞭解一切,但是,我不用。我有我的知識邊界。“嚴守那觀望與想像的距離,永不再進入事件的深處,不沾憂愁的河水,不摘悔恨的果實。”——秋水資中筠:中國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傳授的是完全扼殺人的創造性和想象力的極端功利主義;如果再不改變,人種都會退化;因為你教育出來的學生,再過十 年就是老師,這樣一代一代下去,教育就是在不斷摧毀人;傢長們都喜歡說一句話,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中國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瞭。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最喜歡的三句話:1)維吉爾:“天佑勇者” ,2) 畢加索:"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傢,問題是長大後如何保持童心”。 3)"愛因斯坦:“凡事都應簡化到不能再簡化。”GTD是什麼?Get Things Done,就是把事情搞定。GTD或者說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不應該是效率,而是效果,也就是把任務完成,把事情搞定。GTD的思想理念是強調做事情時要心無旁騖、專心專註。沒有最好的、完美的工具和系統,隻有適合你的工具和系統。糾結於工具,就失去瞭目的。找到適合你的之後,就堅持用下去,養成習慣。這才是GTD之道。——古侯子:關於GTD,該學些什麼?可以說,很多人的撒謊體驗都是從作文開始的,而為數不多的說真話體驗,是從寫情書開始的。從小教材就告訴學生們,文字的用處就是贊美和歌頌,而揭露和鞭策 就是不積極不陽光的。當然贊美和歌頌是好事,關鍵是連贊美和歌頌的內容都是有規定的,比如我不能贊美姑娘的屁股,歌頌小姐的技術。種種限制,註定瞭我們的作文,寫到最後全都是假話。——韓寒《應該廢除學生作文》羅素悖論:上海一男子因在微博造謠稱“自己因在微博造謠而被拘留15日”而被拘留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