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 11:03:59
這是對你內在異常的提醒,因為你的憤怒其實反映瞭你內在將自己認定為瞭一個“屌絲”,並且你在戀愛方便也應該是有著不少的受挫經驗。
雖然這篇文章說的不一定是你,但他卻挑起瞭你內在的、你潛意識中的一些創傷或者不合理的認知。
而情緒之所以難以管理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裡: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內在感受會與外在的現實世界相互交叉,基本上當我們產生情緒的時候,往往都是外界和內在的失衡兩者摻雜在瞭一起。
所以我們往往會在情緒的復雜性之前變得毫無頭緒,尤其是倘若一些情景引起瞭我們的內在創傷,我們就絕對不會承認那些創傷,同時為瞭逃避面對自己,我們會讓自己被情緒控制。
比如說有一個男生十分強烈的鼓吹應該禁止婚前性行為,實際上這可能是他內心對於自己沒有能力和異性發生性關系的憤怒的投射。
而他自己會很難才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便是他意識到瞭,也一定會羞於承認。
那麼情緒對你提醒的目的是什麼?
情緒提醒你是為瞭讓你能夠去解決產生失衡的問題,而不是令你糾結於情緒本身。
而「阻抗」就好比傳令官告訴你黑熊精把王後抓走瞭,你不去捉拿黑熊精,卻不停地懲罰傳令官,或是你強迫傳令官告訴你王後沒被抓走一樣的荒唐。
我們不願意面對現實,我們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無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於是情緒就成為瞭一個用來逃避真正問題的借口。
我們可以認為: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我接納程度很低的人。
因為阻抗導致你沒有去面對真正的問題,所以問題就遲遲不能被解決。
於是你的情緒就會一直不停的提醒你,於是你的情緒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烈,你的焦慮,不安,憤怒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抑制。
所以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在於面對,理解,和接受你的情緒。
你要意識到情緒並不是你的敵人,你的痛苦不是情緒帶給你的,而是基於你的認知系統,你的思維習慣,你久而久之形成的對於外部事件的自動化反應。
所以首先你要面對你自己的情緒,沒錯,你的確是在憤怒,你的確是在悲傷,你的確很不安。
然後,你要接受它。
這個接受意味著全然的去體會和感受你的情緒。
這個體會和感受情緒其實就是一個跳出被情緒驅使的過程。
我們的情緒之所以會令我們做出不好的行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放棄瞭對自己的控制,而任由情緒控制自己。
比如說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大腦中根本什麼都想不瞭,你滿腦子都是那個令你憤怒的人或事和將其毀滅的破壞欲。
在這個時候,體會和感受情緒就意味著「你」在掌握控制權,而情緒又變成瞭一個客體,所以,它就無法再掌控你。
我再解釋一遍:當你感受和體會你的情緒時,就意味著你和你的情緒分離瞭,你在感受和體會著它,而不是情緒變成瞭你。
所以有一些來找我做情緒問題咨詢的人我在最後都會建議他們做「體會練習」。
體會練習就是通過練習著面對你的負面感受,在體會它的過程中逐漸切斷你的情緒和你的決策系統和對“自我”認知之間的聯系。
而且,往往當你一旦仔細的體會和感受你的情緒時,你會發現你的情緒好像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瞭,你會想你在憤怒什麼?是什麼令你悲傷?到底你的不安來自哪裡?
所以一旦你接受情緒,情緒也就不存在瞭。
但我們的情緒系統和傳令官有著很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的情緒系統“太傻”,它經常會提錯醒,報錯信號。
所以我們還要進行下一步。
第二,分析你的情緒
人有兩套思維系統。
一種是自動化思維,即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和你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無意識的條件反射。
比如敲你的膝蓋就會踢腿,看到有錢人你會自卑,看到一個異性你下意識會衡量她是否在你的心動范圍內等等。
一種是理智思考思維,也就是你對一件事物進行瞭思考再下決定做出的選擇。
這兩套思維系統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替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情緒屬於前者,即情緒是一種自動化思維的過程。
情緒系統有它自己的一套信息處理的機制,這種機制和你的認知能力自動對接。
比如:你認為蝙蝠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於是見到蝙蝠後你會感到很害怕。
你認為你老公不回你的消息就是他不愛你瞭,所以你兩個小時沒收到他的回復後你就會覺得很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