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11:00:33
我還記得,父親在房門旁邊的墻壁上給我畫瞭個身高的刻度尺。在75厘米刻度的旁邊,用鉛筆寫著第一個記錄一一1歲,學會走路。第二個記錄是86厘米,2歲,會叫爸爸媽媽……。接下去,我每長一歲,都會有一個小小的記錄。第七個記錄是115厘米,換第一顆乳牙,上學……。第十三個記錄是155厘米,上初中一一這是最後一個記錄。此後,便用和父母的比較來代替一一和母親一樣高瞭,到爸爸的肩膀瞭、耳朵瞭……。作為成長的佐證,墻上的相框裡開始增添一張張相片,裡面的父母,如兩株大樹般在歲月的風霜雨露裡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而他們懷裡抱著、腳下站著、身旁立著的我,卻如小樹苗般迎風而長,從嬰兒、兒童、少女、年年青,漸漸長大。
大學畢業後,我來到深圳工作。不久結瞭婚,生下妞妞。母親從傢裡過來幫我照顧妞妞,帶來瞭很多她親手做的小衣服、小被子、小尿佈,手把手地教我怎麼照顧孩子。白天,她買菜做飯,照顧妞妞。晚上,等我閑下來瞭,就和我嘮叨小時候的事,嘮叨父親,嘮叨傢長裡短。母親對每一件小事都記得那麼的細,如珍藏的寶貝般一樣樣拿出來,我們母女倆每天都會有說不完的話。母親心裡放不下父親,回瞭傢。我決定把父親帶去深圳。
父親在深圳那幾年,是難忘的溫馨時光。他每天教妞妞讀書認字,講故事,帶她到小區花園裡玩。妞妞上幼兒園瞭,早上我和丈夫送去,晚上父親就坐地鐵去幼兒園接妞妞放學。一路上,一老一小,一對一答說個不停,父親臉上總是充盈著笑意。一見到我回到傢,父親就會和我報告今天妞妞說瞭什麼令人驚訝而忍俊不禁的話,哪裡有瞭新的成長。接著就會和我小時候對比一下,仿佛他有兩個疼愛的孩子,一個是眼前的妞妞。另一個,是心裡永遠沒長大的孩時小瀅。
那天,我看到父親和妞妞在一起,父親溫情而慈祥地問:“小妞妞,今天幼兒園教瞭什麼,說給姥爺聽聽。”妞妞奶聲奶氣地回答:“教瞭龜兔賽跑的故事。姥爺,小烏龜爬得那麼慢,真的能贏瞭兔子嗎?我在電視上看到小兔子跑得可快呢。”父親想瞭一下,認真地對妞妞說:“妞妞,真正的動物世界裡,小烏龜是跑不過小兔子的,因為烏龜天性不擅長賽跑。但你想想,如果它們比遊泳呢,會怎樣?”妞妞歪著腦袋想想,大聲說:“兔子不會遊泳,肯定輸給小烏龜。”“對啊,所以每個動物都有它的長處,所以不要小看它們。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明白嗎?”
看著這一幕,剎那間我心裡覺得無比的溫暖。小的時候,同樣的故事,父親不也給我講過充滿智慧的道理嗎?一晃二十多年過去瞭,潺緩流淌的時光中,這一幕又再重現。隻是,當年那年輕英氣的父親如今已滿頭銀發,臉上刻滿瞭歲月的滄桑。而那個臉上掛著淚珠的小女孩,現在已為人母親。
點評:時光裡,珍藏著無數溫暖的記憶,於是有瞭柔和的生命質感。美好的親情是相互成全的,能夠擁有真誠而智慧的父親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同樣的,父親的成長是和孩子一起的,好父親不是天然的,而是他對孩子的那份珍愛讓他努力地去做好父親能做的應該做,想做的必須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