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7:12
5、男兒多豪情:或自強或豪邁或灑脫
生逢煌煌盛世的唐朝男子,尤其是年輕書生,都有一股奮發向上的強烈進取精神。他們渴望為明主重用,在治國平天下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李白在《將進酒》詩中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說:“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後出塞》)他欲使君王成為唐堯、虞舜那樣的聖賢,天下風俗淳樸。孟浩然自稱“晝夜常自強”,(《書懷貽京邑同好》)與二、三友人“俱懷鴻鵠志”。(《洗然弟竹亭》)高適的志向是:“萬裡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塞下曲》)他們意氣風發,充滿活力,自強不息;或參加科舉,力爭金榜題名,博得一官半職,有的雖皓首窮經,失意科場數十年,佈衣而死,也不後悔;或投筆從戎,仗劍去國,不畏邊陲驚沙、風雪,雖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以求封妻蔭子,衛國保傢。總之,整個社會充滿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時代氛圍。
唐詩唐朝男人性格的最美寫照,它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萬丈,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磅礴大氣,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有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悲天憫人,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灑脫,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豪邁...有太多太多的男人情懷。
6、女性自信自強:落落大方不失高雅風度
在開放的煌煌盛世,女性較少受封建禮教束縛,思想較為開放,行為較為自由。她們自信自強,已從初唐全身障蔽、面網垂頸的狀態中走出,靚裝露髻地出現在盛唐的人生舞臺上,湧現出不少詩人、音樂傢、舞蹈傢、書法傢和巧婦等,在中國婦女史上寫下瞭光彩奪目的一章。可以說,她們和男性共同創造瞭盛唐文明。
盛唐女性愛美,服飾講究,富有文化底蘊。頭發挽成高髻、望仙、樂遊、墮馬等數十種發髻,並插入簪、梳、釵、搔頭、花卉和步搖等飾物。臉部化妝則有“額黃”、“黛眉”、“花鈿”、“點唇”等。耳垂墜子,頸系項鏈,臂套手鐲,手戴指輪(戒指)。也有女性自恃其美而不修飾的,如楊貴妃三姊虢國夫人,不施妝粉,自炫美艷,常素面朝見天子。
盛唐女性的服裝,通常是由衫、帔和裙組合而成。衫是短上衣。帔是披在肩上的長巾。裙的色彩、款式頗多,有所謂七破裙、九破裙之類。石榴裙最流行,楊貴妃則獨愛黃裙。女性還喜好穿丈夫衣服靴衫、戎裝和胡服。最令人矚目的是,她們穿類似西方女性那樣袒胸露乳的服裝,在大庭廣眾中,落落大方地展示獨特的女性美,如《逢鄰女》:“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盛唐女性化妝和服飾的豐富多彩與超前,是盛唐經濟發達、生活富裕,情趣高雅、身心健康、珍重生命、樂觀向上的表現。
7、萬國來朝:國人不崇洋媚外,外國人無法喧賓奪主
李唐統治者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就是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朝廷的鴻臚寺等機構,專門掌管對外事宜,為來唐的外國使節提供食物、翻譯、醫療、喪葬、賜物、封官等優惠。對其他來唐者,朝廷和地方官吏也予以照顧。難以數計的外國使節、留學生、宗教徒、藝術傢、科學傢、商人和旅行者等,不畏茫茫沙磧或驚濤駭浪,潮水般地湧入大唐帝國,帶來瞭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這些具有濃鬱異域風情的外來文明,深受盛唐人喜愛。《舊唐書·輿服志》說:開元年間以來,朝廷太常樂尚胡曲,貴人禦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由西域胡商出售的火烤、水蒸和油炸的各式胡餅,或酥脆可口,或熱氣騰騰,人人愛吃。波斯名酒三勒漿,由“貌如花”、“笑春風”的胡姬素手招客,並為客人跳胡舞助興,生意興隆。李白等詩人也樂往品酒賞舞,寫下瞭不少動人詩歌。最受盛唐人歡迎的胡舞,是出自中亞的旋轉如風的胡旋舞、騰躍飄逸的胡騰舞和雅妙馨香的柘枝舞。王維和岑參等詩人對高麗、天竺的音樂和歌舞懷有濃厚興趣。盛唐朝廷的十部樂中,就有外來的高麗、天竺、康國和安國四部樂。以虛帽、翻領、襟袖窄小、條紋褲和軟錦靴為特征的胡服,是盛唐男女競穿的時髦款式。今存的盛唐墓壁畫、唐三彩俑、唐詩和文獻記載中,都有大量出土文物和文字數據可證。外來的小狗、馬、象、犀牛、豹、鷹和鸚鵡等動物,也備受唐人寵愛。如毛茸茸的小狗,是盛唐貴婦的寵物。楊貴妃有一條“康國小狗”,頗像今天的京巴狗。